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泰和县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泰和县行政区划
Remove ads

泰和县最后一次乡镇调整现行乡级行政区划确定于2001年12月3日,当时进行了一次乡镇撤并,将文田镇和上田镇并入澄江镇、栖龙乡并入马市镇、樟塘乡并入万合镇,此后未再调整。

现行行政区划

截至2009年,泰和县下辖16个、6个,共22个乡级行政区。

  • 河西10个乡镇:澄江镇、禾市镇、马市镇、苏溪镇、碧溪镇、螺溪镇、桥头镇、沿溪镇、石山乡、南溪乡
  • 河东12个乡镇:小龙镇、塘洲镇、沙村镇、冠朝镇、万合镇、苑前镇、灌溪镇、老营盘镇、上模乡、水槎乡、中龙乡、上圯乡

除正式的行政建置外,还辖有泰和垦殖场武山垦殖场2个国有农场。

分为若干社区(非农业区域)和行政村,分别设有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乡则只分为若干行政村。截至2009年,泰和县共辖22个居民委员会、290个村民委员会[1]。截至2007年,全县有自然村2845个,其中20户以上自然村1882个、30户以上自然村1279个[2]

泰和县村级行政区划一览表
更多信息 乡镇, 面积 (平方公里) ...
Remove ads

行政区划沿革

宋元时期

泰和自淳熙年间起设坊、乡、里、巷,全县划分为若干个乡,乡分为里;泰和城内则为坊,坊下为巷。此后历两朝二百余年皆沿袭未改,因相关文献散失,准确的区划已不可考。

明清时期

初坊改为厢,乡分为都,都再分图(图又称里)。全县共划分为6个乡,从东至西依次为:仁善乡、仙槎乡、云亭乡、千秋乡、信实乡和高行乡。划分乡的依据主要是水系流域,赣江及其几条支流分别流经6个乡,每个乡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紧凑的自然地理单元,河道则成为村落联系的自然网络。6个乡再分为70个都,按数字顺序排列命名,一都位于最东边的仁善河的上游,而七十都属于最西边的高行乡。县城位于四十五都,城内则分为东西两厢。每个都下辖若干个图(里),全县共有大约250个图。这种行政区划制度历两朝五百余年,除有少数图的增减外,皆沿袭未变[3][4]

泰和县明清时期区划一览表
更多信息 乡, 今大致位置 ...
Remove ads

清末至民国时期

宣统二年(1910年),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23个自治会:45都为城区自治会,原仁善乡划分为仁声、仁问、仁爱、仁里4个自治会,原仙槎乡划分为仙津、仙洞、仙源3个自治会,原云亭乡划分为云峰、云谷、云龙、云屏4个自治会,原千秋乡划分为千仁、千义、千年、千载、千红5个自治会,原信实乡划分为信智、信仁、信勇3个自治会,原高行乡划分为高德、高功、高言3个自治会。

民国初年沿袭清末区划。

1926年,以原6乡范围划为6区,区再分为26乡1镇:原千秋乡为第1区,驻县城,辖武溪、马市、永昌、沿溪、仓岭、万合6乡及西昌镇;原仁善乡为第2区,驻固陂圩,辖仁问、仁声、仁爱、仁里4乡;原仙槎乡为第3区,驻灌溪圩,辖仙洞、仙津、仙源3乡;原云亭乡为第4区,驻沙村圩,辖云谷、云蒸、云锦、云龙、云峰、云屏6乡;原信实乡为第5区,驻三都圩,辖南冈、螺溪、甘竹、石山4乡;原高行乡为第6区,驻早禾市,辖高德、高功、高言3乡。

1940年,取消“区”,县直辖1镇26乡。

Remove ads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全县分为50多个乡镇,195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全县乡镇数减少了约50%。1958年起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县共设23个人民公社:

  • 河西有12个公社:澄江公社、三峰公社(1964年更名碧溪公社)、桥头公社、禾市公社、苏溪公社、荆洲公社(1960年更名马市公社)、栖龙公社、三都公社、石山公社、玉华公社(1961年更名南溪公社)、上田公社、沿溪乡
  • 河东有11个公社:塘洲公社、樟塘公社、万合公社、冠朝公社、上模公社、高陇公社、古坪公社(1965年更名灌溪公社)、苑前公社、水槎公社、中龙公社、回龙公社(1968年更名老营盘公社)。

除1961年撤消澄江公社复置澄江镇、1982年析中龙公社复置小龙镇外,其余公社均于1984年撤消,恢复乡镇体制,其中老营盘公社分设老营盘和上圯两个乡。至此,全县共分为25个乡镇。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数乡陆续改设为镇。1990年析沿溪、上田两个乡的10个村委会设文田乡,1993年改镇。2001年12月3日,文田镇、上田镇并入澄江镇,栖龙乡并入马市镇,樟塘乡并入万合镇。此后乡级行政区划未再变动,沿袭至今[5]

1982年起,陆续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体制。至1984年,全县设2个镇、23个乡:

  • 河西有12个乡镇:澄江镇、碧溪、桥头、禾市、苏溪、马市、栖龙、螺溪、石山、南溪、上田、沿溪
  • 河东有13个乡镇:小龙镇、塘洲、樟塘、万合、冠朝、上模、沙村、灌溪、苑前、水槎、中龙、上圯、老营盘

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数乡陆续改设为镇。1990年析沿溪、文田两个乡的10个村委会设立文田乡,1993年撤乡改镇。2001年12月3日进行乡镇撤并,文田镇、上田镇并入澄江镇,栖龙乡并入马市镇,樟塘乡并入万合镇。此后乡级行政区划未再变动,沿袭至今[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