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派尔集合淋巴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派尔集合淋巴结(英语:Peyer's patches),又称培氏斑、派亚氏淋巴丛,是有组织的淋巴结,以17世纪的瑞士解剖学家约翰·康拉德·派尔命名[1]。它们是肠相关淋巴组织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在人类的小肠最低部分发现,主要在远端空肠和回肠,但也可以在十二指肠中检测到[2]。
历史
派尔集合淋巴结在17世纪已经被几个解剖学家观察和描述过[3],但在1677年,瑞士解剖学家约翰·康拉德·派尔非常清楚地描述这种结状构造,以至于它们最终以他的名字命名[1][4]。然而派尔认为它们是向小肠排放一些促进消化的物质的腺体。直到1850年,瑞士医生鲁道夫·奥斯卡·齐格勒(Rudolph Oskar Ziegler)在仔细的显微镜检查后提出,派尔集合淋巴结实际上是淋巴腺[5]。
构造
派尔集合淋巴结是可观察到的肠道上皮细胞的拉长增厚,长度为几公分,在人体中发现约100个。在显微镜下,派尔集合淋巴结显示为椭圆形或圆形的淋巴滤泡(类似于淋巴结),位于回肠的黏膜层,并延伸到黏膜下层。派尔集合淋巴结的数量在15至25岁达到高峰,然后在成年期下降[2]。在回肠远端,它们数量众多,形成一个淋巴环。在人类中至少有46%的派尔集合淋巴结集中在回肠远端25公分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体的派尔集合淋巴结的大小、形状和分布都有很大的差异[6]。在成年人中,B细胞被认为是卵泡生发中心的主导。T细胞存在于滤泡之间的区域。在单核细胞中,CD4+/CD25+(10%)细胞和CD8+/CD25+(5%)细胞在派尔集合淋巴结中比外周血中更丰富[7]。
派尔集合淋巴结的特点是滤泡相关上皮(FAE),它覆盖所有的淋巴滤泡[8]。FAE与典型的小肠绒毛上皮不同:它有较少的杯状细胞[9] ,因此黏液层较薄[10],而且它的特点是存在专门的M细胞或微皱褶细胞,它们提供从腔内吸收和运输抗原的功能[8]。此外,与肠道绒毛相比,FAE的基底层更加多孔[11]。最后,FAE细胞对离子和大分子的渗透性较低,这基本上是由于紧密连接蛋白的较高表达[12]。
Remove ads
功能
由于消化道的管腔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其中大部分是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因此派尔集合淋巴结在肠腔的免疫监视和促进黏膜内免疫反应的产生方面确立了其重要性。
进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抗原会遇到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T细胞,这些细胞在派尔集合淋巴结和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其他部位发现。因此派尔集合淋巴结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就像扁桃体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一样,捕获外来颗粒,监视它们,并将其消灭。
派尔集合淋巴结被一种特殊的FAE所覆盖,该上皮含有被称为微皱褶细胞(M细胞)的特殊细胞,该细胞直接从管腔中取样抗原并将其传递给抗原呈递细胞(位于其基底面的独特口袋状结构中)。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可以通过将树突延伸到经细胞的M细胞特异性孔中来直接对腔体进行采样[13][14]。同时FAE细胞的旁路被紧紧关闭,以防止抗原的渗透和与免疫细胞的持续接触[15]。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派尔集合淋巴结遇到抗原时受到刺激,然后这些细胞传到肠系膜淋巴结,免疫反应在那里被放大。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通过胸导管进入血流,并前往肠道,在那里执行其最终的效应器功能。 B细胞的成熟是在派尔集合淋巴结中进行的。
临床意义
尽管在免疫反应中很重要,但派尔集合淋巴结中淋巴组织的过度生长是病理性的,因为派尔集合淋巴结的肥大与特发性肠套叠密切相关。
拥有过多或大于正常的派尔集合淋巴结与朊毒体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