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南岛语言史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南島語言史
Remove ads

海南岛语言史,是指海南岛使用官方标准语及地方语言的历史,尤其讲述自195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广普通话政策下,民间、学校和传媒里各语言的兴衰、现状。海南人口以汉族为主,多数为福建移民后裔,还有中国少数民族[1],使用超过14种汉语分支(通称方言)和民族语[2],包括勉语临高话村话黎语海南闽语粤语儋州话疍家话迈话客家话军话𠊎回辉话[2],不同语言(或方言)者沟通有困难。[3]

事实速览 方言电影史, 方言童谣/民歌 ...
Remove ads
Thumb
闽语分布图, 海南闽语
Remove ads

历史

唐至清

隋唐至清朝闽人迁琼,有明确记载的自中土先祖共270位,[4]带来了闽语,演变为海南闽语。曾经海南闽语母语人口遍及全岛大部,除了儋州临高和岛内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1]

现代

Thumb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战役结束,民众手持“祝海南解放巡行”标语

1950年海南岛战役后,中共带着外省班子和北方官话到海南,开垦矿业和农林。1988年海南建省,大量“闯海人”到海南创业,普通话借势南下。[2]但在1999年、2012年均有学者认为海南省官方推普政策的成效甚微。[5][6]

学校

Thumb
东方市交通运输局在公车贴的标语,将“普通话”和“文明人”并列

自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南年轻一代只讲普通话,而本地语言例如海南闽语黎语的语言能力则有下降趋势。[1][7][8]

方言教育方面,海南省的高校,包括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大学等都没开设与海南方言的方言教育课程。各高校相关的汉语方言教学只有汉语专业学生的现代汉语基础课程,只讲汉语方言的相关概念,不涉海南闽语海南大学海南方言研究所2003年成立。[8]

各本土语与普通话的现状

汉族

海南闽语

海南岛多数居民的母语为海南闽语。据2015年研究以469个中学生为样本,[注 1]海口市18.89%中学生完全不会海南闽语,35.02%只会说一点,46.08%会说。小时先学会的语言,海口市51.61%先学普通话、24.88%双语同时学;文昌市农村6.72%最先学普通话、15%双语同时学,70.15%最先学海南闽语。在公共场合是否讲海南闽语海口市已基本不讲,文昌市和农村都不超过31%。自评普通话比海南闽语流利的中学生,海口市有82.49%,文昌市没显著差异,农村65.67%。[9]

粤语疍家话

疍家人的母语为粤语疍家话,与广州话大体无异。2019年访问210人[注 2],与年幼亲属(含子女)讲粤语的下降至43%,“疍家话的语言技能使用出现了明显退化”、“疍家话使用场所目前主要局限在家里或作业的海上”。[10]

黎族

Thumb
1967年语言分布图(全国地图见此,深绿色是海南闽语,浅绿色是黎语

黎族人的母语黎语壮侗语系。2017年调查307个黎族青年[注 3],仅余45%会说黎语,45%会普通话,只讲普通话的约占10%。90%的人至少会两门语言,具体是哪两门却各有不同:会普通话和黎语占40%,普通话和粤语儋州话占11%,讲普通话和军话占13%;讲普通话和海南闽语占10%。[11]当不懂如何用黎语表达时,一般语码转换为普通话;如果双方都懂海南话,就会用海南话来交流。[11]黎族青年自评普通话“很流利”68.7%,黎语“很流利”25.1%。黎族青年的第一语言是普通话(58.6%),其次是黎语(31.3%)。[11]与父母交流时,使用黎语的比例40.7%,使用普通话32.8%,混用23%。在公共场所——本地市场、医院和邮局,普通话使用率均超过90%。[11]

日常社会

交通

海南全省仅有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巴士设有儋州话报站,其他的皆为普通话英文[12][13]

2012年11月,有中国大陆网友在网上发网帖,引起网民讨论在海南东环铁路动车上增加海南话播报的可行性。粤海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时机还不成熟”。[14]

2012年12月,有九成网民支持在海口市的巴士上增设海南话报站,海口市道路运输管理处表示时机尚未成熟、操作有难度。[15]

2020年9月,再有市民建议于海口的公交车上增加海南话方言报站。[16]

2020年10月,海南省首条城市轨道交通三亚有轨电车通车,设有普通话英文海南话三语报站。[17]

方言歌曲

Thumb
琼剧表演

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极大地扩大了普通话歌曲的知名度,也冲击了许多方言歌曲的普及和传播。海南方言歌曲和传统戏曲的演出市场逐渐变小,演出艺人也逐渐减少。特别是在海南很多城市很少看到有关地方方言歌曲和传统戏曲的演出,只有在政府组织的个别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中才能看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18]

方言电视、电台

海南的方言电视节目截至2018年已经发展了11年,但与中国大陆各省份的同质节目相比,海南方言栏目少、形式单一。由于起步晚、发展慢,栏目整体质量不理想,发展前景堪忧。[19]

海南闽语为主要语言的电视栏目不多,包括有2008年5月首播的《谢忠故事会[19]和2009年海南第一频道首播的情景喜剧海南一家亲》。[20]节目于2013年12月23日停播,据称是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19]

海南台在2014年制作海南情景喜剧绿岛人家》。[19]2019年,《绿岛人家》第五季在海南综合频道[注 4]被结束。[21]

海南电视台曾经用海南方言播出过一档新闻节目,2009年被取消。[20]海南成功播出的方言电视节目包括琼剧节目呀诺达滴[22]、《海南一家亲[23]、《谢忠故事会[24]、《椰城侬家》等[19][25][26],而栏目《谢忠故事会》主持人谢忠的名字也深入人心。[20][27][24]

在2014年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提案中,有委员建议在民族自治县市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黎语新闻栏目和黎族民间传统文化节目。[28]2019年海南省再有政协提案,建议增设黎语广播电视节目。[29]

电台方面,海南台民生广播普通话海南闽语文昌话双语播出。[30]新加坡新传媒958城市频道也会每天播出5分钟的《琼语新闻》。[31]

官方政策

2012年,海口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36个一类城市中唯一没有通过“国家语言文字评估验收”的城市。[32]

2018年5月15日,为奠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语言基础,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扶贫办、海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发《〈海南省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要求每个行政村举办推普“脱贫培训班”。根据省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到2020年,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高,初步具备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33][34]

延伸阅读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