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天级防护巡洋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天級防護巡洋艦
Remove ads

海天级防护巡洋舰[注 2],是清朝在经过甲午战争惨败、北洋水师主力舰艇损失殆尽的情况下,为了重建海军而购买的一型防护巡洋舰,是清朝在海军重建时期吨位最大、也是有清一朝吨位仅次于定远级铁甲舰的大型作战军舰[1]

事实速览 海天级防护巡洋舰, 概况 ...

本级两舰中,海天号仅服役数年即因事故早早损失。海圻号则渡过了漫长的服役生涯,见证了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投向新生的中华民国。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之时,海圻号作为当时中国吨位最大的军舰在各派势力之间辗转颠沛流离,先后参加护法舰队、北京政府中央海军、东北海防舰队(东北海军)、粤海舰队、南京政府第三舰队等。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已经老旧不堪的海圻号自沉于长江,成为了江阴封锁线的一部分。

Remove ads

背景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几乎灰飞烟灭。战争刚结束,清政府立即开始了重建海军的计划。1895年8月20日,总理衙门向驻德公使许景澄发电,要求搜集德国的外贸铁甲舰的情报[1]。同年11月10日,许景澄回复,表示德方提供了两种方案,一是一万多吨、装甲10英寸(254毫米)的前无畏舰,报价62万0500英镑;二是小一些的7050吨级战舰,报价45万6500英镑[2]。同一时间,也有一家美国船厂主动联系清政府并提交了设计图纸[2],但此前美方并未有丰富的铁甲舰建造经验,中方对此顾虑颇大,很早就否决了美国方案[3]。考虑到中国战后的经济实力和港口情况,清政府选择了小一些的方案,并开始就具体设计事宜与德方进行联系[4]

然而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得知了清朝的购舰计划后,也通过自己的在华渠道私底下展开了运作,最终成功说服清政府高级官员放弃购买铁甲舰,而是改为购买价格低廉、速度更快的巡洋舰[5]。由于双方的谈判内容保密,几乎无从得知合同的具体细节[6],只知道不迟于1896年10月中旬,双方就签订了购买两艘巡洋舰的合同,总价60多万英镑[7]

战后的清政府此时并没有手中多少余钱,购舰费用实际上挪用自中国向英国银行借得、准备用以偿还《马关条约》赔款的款项[7]。1899年,海天号、海圻号陆续进行海试,但此时因为赔款已经偿付结束,合同尾款问题开始凸显出来[8]。恰逢意大利试图租借浙江三门湾地区遭拒绝,于是出动装甲巡洋舰马可·波罗号、防护巡洋舰厄尔巴号英语Italian cruiser Elba等军舰试图对清政府施压,并扬言要强行购入海圻号,企图打消清政府凭借新式军舰抗拒意大利要求的想法。清政府受此刺激,加快了筹款速度,同时出售英国政府公债来补足尾款,使两舰得以顺利交付[9]

Remove ads

设计与概述

Thumb
本级母型,阿根廷海军布宜诺斯号英语ARA Buenos Aires (1895),舰体除细节外大体相同。

本级由英国设计师菲利浦·瓦茨主持设计,其舰体与母型 —— 阿根廷防护巡洋舰布宜诺斯艾利斯号防护巡洋舰英语ARA Buenos Aires (1895) —— 几乎相同,只是在细节上有根据中方要求进行了些微修改[10]。本级全长129.2米、宽14.26米,最大吃水5.91米。舰上安装4座圆形锅炉[注 1],为4台霍索恩-莱斯利复合蒸汽机提供动力,总出力达17,000匹马力(13,000千瓦特)[11]。出厂试航时,海天号航速达22.64节,在机械通风情况下航速增至24.1节。[12]

武装与护甲

Thumb
阿姆斯特朗45倍径203毫米炮(与海天级同型)

武器方面,本级拥有着晚清海军首屈一指的火力。主炮与母型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相同,为两门阿姆斯特朗45倍径203毫米单装速射炮,分别布置在舰体前后中轴线上。

副炮有可能是受到清政府财政原因,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统一采用阿姆斯特朗45倍径4.7英寸(120毫米)单装速射炮,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的6英寸(150毫米)和4.7英寸火炮混搭的配置。副炮的安装位置为两舷每侧各3门、上层建筑前后两端角落各一门。轻型火力则包括哈乞开斯炮47毫米速射炮12门,马克沁1磅炮4门,8毫米马克沁机枪6挺。另有18英寸(457毫米)鱼雷发射管5具[11]

防护方面,装甲甲板倾斜部分为3—5英寸(76.2—127.0毫米),水平部分1.5英寸(38毫米)[13]。炮座为4.5英寸(114.3毫米),弹药输送管道4英寸(101.6毫米),司令塔则为6英寸(152.4毫米)[14]

同级舰

更多信息 舰名, 建造厂家[11] ...

简介

本级舰共建造两艘,两舰均在1899年建成回国,编入重新组建的北洋水师[10]。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时新任山东巡抚袁世凯为保存海军实力起见,擅自命令北洋舰队南下,海天号遂率领北洋舰队大部分舰只至江阴要塞暂避[15]。海圻号则以未收到政府正式命令为理由,一度单独留在山东一带,但也未直接与外国干涉舰队发生冲突,并且还参与了对干涉舰之一、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的事故救援。后因风闻俄国试图夺取海圻号,海圻号在美方的劝说下亦独自退往长江[16]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在宣布中立的同时,也向东北运兵以防两国越过清政府划定的“交战区”。但在运输行动中海天号不慎触礁[10],中方一年内多次尝试抢救无果,只能放弃[17]

1911年海圻号出访英美,在途中辛亥革命爆发,海圻号选择倒向民国。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海圻号参加了护法舰队。1923年海圻号北上回归中央海军。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控制的中央海军派遣海圻号等对奉系目标进行炮击[18]。1926年时任海军总司令杨树庄通电支持国民革命军,依附直系的渤海舰队的海圻号等舰与北伐军的长江舰队交战。1927年,处境艰难的渤海舰队同意了奉系的条件,海圻号成为了东北海军的主力舰只。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海圻号等随之名义上加入民国第三舰队。1933年发生薛家岛事件,海圻号海琛号肇和号等三舰官兵因不满沈鸿烈的政策,脱离东北海军南下,投奔粤系陈济棠,加入粤海舰队[19]。1935年海圻号、海琛号官兵与粤系矛盾激化,两舰再次出走,重返中央海军[20]。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海军选择将已经老旧的海圻号自沉于江阴阻塞线。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