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游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游馆(日语:海遊館/かいゆうかん Kaiyūkan)是日本关西地区一家水族馆,位于大阪府大阪市港区的天保山,开馆于1990年7月20日。
简介

海游馆于1990年7月20日作为大阪港天保山港湾村临海重建项目的核心设施开业。其概念是“火环(环太平洋火山带)”和“生命环(环太平洋生命带)”,将太平洋重现于一个巨大的水族箱中,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水族馆的印象。该设施由株式会社海游馆拥有和运营,毗邻的商业设施包括天保山市场和天保山大摩天轮。
截至2013年,它在年度游客数量、总建筑面积和室内水槽尺寸方面均位居日本前三名,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馆之一,其室内水槽尺寸位居前五名。
该博物馆还致力于非水生生物的繁殖和培育。1993年,该馆因成功培育黑胸距翅麦鸡而荣获日本动物园水族馆协会颁发的“培育奖”,这在日本尚属首次。[1]此外,馆内的“日本森林”水槽中展出了约200种植物。[1]
该馆使用大型丙烯酸系树脂玻璃,打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型水族馆。为了建造包括鲸鲨栖息的太平洋水槽在内的14个大型水槽,所使用的丙烯酸系树脂玻璃数量是当时全球年产量的1.5倍。大阪海游馆之后建造的水族馆,几乎所有大型水槽都采用丙烯酸系树脂玻璃制成。

该馆建筑的外部以三种颜色为特色,分别代表土、水和火。[2]外墙上的鱼壁画由旅居美国的英国设计师伊万·切尔马耶夫创作,其兄弟彼得·切尔马耶夫负责建筑设计。[3][4]
2008年2月26日,水族馆自开馆以来的游客人数突破5000万。这一里程碑用时6317天(约18年),是日本所有水族馆中最快的。馆内情侣和家庭游客众多,约60%的游客是回头客。
2020年,为纪念水族馆开馆30周年,水族馆对入口楼二楼的卫生间、博物馆商店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翻新,博物馆商店于2月22日重新开业。博物馆商店旨在让顾客在水上漫步的同时享受购物乐趣,并出售大量由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师野津萌和COCHAE设计的原创商品。[5]
Remove ads
设施
游客首先乘坐自动扶梯到达8楼,然后沿着走通道前往4楼,按以下顺序参观。有些水槽可以多次观看,例如在水面上和水下。
与通常的从水面注水、从底部放水的方式不同,水是从底部和顶部注入和排出的。[1]这是为了通过形成从下到上的水流,更容易收集漂浮在水槽中的剩余食物和粪便,并提高水的透明度。通过人工瀑布提供氧气。大多数瀑布位于水槽后方,但有些瀑布的安装方式也方便游客观看(例如日本之森水槽)。[1]
鲸鲨是水族馆饲养的主要动物之一。1990年水族馆开放时,海游馆是世界上唯一饲养鲸鲨的水族馆。[1]2008年,该水族馆还成功饲养并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只无刺蝠鲼。日本仅有海游馆和冲绳美丽海水族馆饲养蝠鲼,而海游馆是唯一一家同时展示多种活体蝠鲼的水族馆。
鱼道(隧道式水槽)
日本之森
亚洲小爪水獭、石川樱鳟、日本大鲵、泽蟹、夜鹭、鸳鸯、白秋沙鸭等
阿留申群岛
蒙特雷湾
巴拿马湾
厄瓜多尔雨林
水豚、巨骨舌鱼、红尾鲶、利氏江𫚉、条纹鸭嘴鲇、大盖巨脂鲤、红腹食人鱼等
南极大陆
塔斯曼海
大堡礁礁石区
太平洋(水槽最大长度34米,深度9米,水量5,400立方米)

鲸鲨、无刺蝠鲼、珊瑚礁鬼蝠𫚉、大西洋牛鼻鲼、路氏双髻鲨、圆犁头鳐、羽鳃鲐、灰三齿鲨、白腹鲭、六带鲹、白星笛鲷、鞍带石斑鱼、褐石斑鱼等
濑户内海
特殊水槽
智利礁区
库克海峡
日本海沟
深海区

水母区
北极圈
福克兰群岛
马尔代夫群岛
- 特别展览室
- 海游馆会议室 - 可容纳320人(268个固定座位),面积346.36平方米
- 贵宾室
- 美人鱼咖啡厅
- 官方商店
- 博物馆商店
- 瓶装船博物馆
- 港景餐厅
- 果汁吧
研究与保护
海游馆专注于鲨鱼和鳐鱼的研究。[6]截至2016年,海游馆已成功圈养或繁殖了47种鲨鱼、37种鳐和1种银鲛目,总计85种。[6]此外,过去八次对鲸鲨进行标记的调查显示,它们可以迁徙到菲律宾,并潜入1500米(4900米英尺)的深海。[7][8]
自2008年以来,该水族馆一直在繁殖和研究无刺蝠鲼。2022年,水族馆的无刺蝠鲼成功怀孕。这是世界上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孕育无刺蝠鲼。怀孕后,水族馆定期进行超声波检查,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并记录母鱼腹部隆起和行为的变化。此外,为了保护幼鱼,水族馆在分娩前设置了隔离网。[9]幼鱼于5月16日上午出生,尽管人们为它们的出生欢呼雀跃,但幼鱼游动不稳且虚弱无力,于16:18死亡。根据病理尸检和血液检测结果,其死因被认为是由于无法游泳导致体力消耗导致血液失衡。[10]
此外,大阪水族馆自开放以来,已成功繁殖斑海豹、紫𫚉、加州海狮和海獭,并荣获日本动物园水族馆协会颁发的繁殖奖。[1]水族馆还致力于水生生物以外物种的繁殖和培育,并于1993年因在日本首次成功繁殖黑胸距翅麦鸡而荣获该协会颁发的繁殖奖。此外,馆内的日本森林区展出了约200种植物。[1]
Remove ads
大阪海游馆在高知县胆振町设有研究中心“大阪海游馆胆振中心生物研究所(OBIC)”。该研究中心在水容量分别为160万升和330万升的水箱中进行鱼类游动测试和动物引入实验。[11][12]
在OBIC沿岸还有几家近海养鱼场,用于研究翻车鱼和其他物种。[13]虽然水族馆没有展出,但他们在高知县胆振町的近海养鱼场成功地圈养繁殖了26天的浅海长尾鲨。其他物种也曾在此进行圈养繁殖,例如智利魔鬼鱼。该物种自乔治亚水族馆就在台湾发现后便未再有记录。在大阪湾水族馆的水箱中,它们也成功繁殖。[6]
该水族馆还与京都大学和高知大学开展联合研究,并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对周边海域的海洋生物和鱼类进行水下生物调查。
2001年,OBIC出版了一本研究书籍,汇集了大阪水族馆10年来积累的关于136科567种鱼类的知识。该研究书籍后来获得了高知县学术出版奖。OBIC不对外开放,但有时会开放其内部举办活动。
Remove ads
逸事
艺人上沼惠美子表示,她在“海游馆”这个名字的确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游馆开业前曾公开征集名字,但大多数建议都与“Marine~”类似,而“Marine~”是全国各地水族馆的通用名称。当得票最多的“Marine~”即将确定时,作为命名委员会成员的上沼注意到了“海游馆”的提案,直觉地想到“就是这个了”,便说:“不如我们就叫它海游馆吧?”同为委员会成员的小松左京也表示同意,最终“海游馆”这个名字被确定下来。[14][15]

- 演员爱德华·诺顿的祖父是詹姆斯·鲁斯,一位专门从事市场开发和社区城市建设的城市规划师。他参与了海游馆的规划,并留在大阪建造了这座巨大的水族馆。爱德华·诺顿本人在大阪待了大约四个月,协助这项工作。即使近年来,当他来日本进行电影宣传时,他仍然会说一口带有关西口音的日语,但他表示,现在的日语水平不如以前了。
- 自2005年2月起,每逢节分,工作人员就会穿上鬼怪的服装,化身“鬼怪潜水员”来清洁设施,并提供拍照等服务。
- 玩具车公司Tomica推出了一款名为“水族馆卡车”的产品,上面印有海游馆的标志,装载平台上摆放着一条鲸鲨,这是海游馆饲养的典型动物。该产品向公众发售,也在海游馆的纪念品商店出售。
- 海游馆的音乐会根据时间而变化,所有音乐都来自专辑《Acoustic Cafe Underwater Walk》。
- 在游戏《城市:天际线》中,一座疑似海游馆的建筑以水族馆的形式登场。
交通
- 大阪城市公交车到天保山港湾村公交车站下车
- 南海巴士到海游馆(天保山)巴士站下车
- 关西国际机场发车机场大巴(关西机场交通、近铁巴士、阪神巴士)到天保山(海游馆)巴士站下车
- Captain Line从桜岛浮桟桥到海游馆西鸥岛约10分钟。
- 大阪市营渡轮从天保山渡轮码头(樱岛侧)到天保山渡轮码头(筑港侧)约5分钟。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