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原子怪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子怪獸
Remove ads

原子怪兽》(英语: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是一部1953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动作恐怖片,由英吉·蓝陵英语Eugène Lourié执导,雷·哈利豪森负责特效。电影的主演包括保罗·霍布施米特英语Paul Hubschmid宝拉·雷蒙英语Paula Raymond西席尔·凯拉维英语Cecil Kellaway肯尼斯·托比英语Kenneth Tobey[3],电影改编自雷·布莱伯利于1951年的短篇小说《浓雾号角英语The Fog Horn》描述了一只名为罗德龙英语Rhedosaurus恐龙[4],它在一次北极圈核试验中从冰冻的冬眠状态中被唤醒,然后向南行进,最终抵达其古老的产卵地,其中包括纽约市[5]

事实速览 原子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基本资料 ...

该作品描绘了人类与透过核试验复活的恐龙之间的战斗,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受核试验影响的怪兽为主角的电影[6]。同时电影中“核子试爆复活的巨型怪兽攻击城市”的设定和特效技术,对于后来的怪兽电影,尤其是日本东宝的著名怪兽系列《哥斯拉》产生很大的影响。[7][8][9][10]

Remove ads

剧情大纲

在北极圈巴芬湾以北的远处,进行了一次名为“实验行动”的核弹试验。但在爆炸后,物理学家汤姆·内斯比特预言性地沉思道:“所有这些原子爆炸和试验的累积效应,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这次爆炸唤醒了一只被称为罗德龙英语Rhedosaurus的200英尺(61米)长的肉食性恐龙[11],使其从冰中解冻,而它已被暂停生命了数百万年。内斯比特是这个巨兽苏醒时的唯一幸存者,然而却被人视为神智不清而遭到解雇。尽管持怀疑态度,但他坚持自己所见的是事实。

罗德龙开始沿着北美东岸前进,沉没了纽芬兰大浅滩附近的一艘双桅小帆船,摧毁了加拿大基蒂马特附近的另一艘船,毁坏了缅因州的一座灯塔,并摧毁了马萨诸塞州的建筑物。内斯比特最终在古生物学家瑟古德·艾尔森和他的年轻助手李·亨特的帮助下获得帮助,因为在袭击中幸存的其中一名渔夫,从一堆图画中辨认出了内斯比特所见到的那只恐龙。艾尔森教授将罗德龙出现的地点绘制在地图上说服怀疑的军官,并提出这只恐龙正在返回哈德逊河地区,那里是罗德龙化石首次被发现的地方。在对哈德逊河谷进行的潜水钟搜索中,前往调查的艾尔森教授最终在潜水钟内被罗德龙发现,并遭到吞噬而死,罗德龙最终上岸到曼哈顿。在吞噬一名射击它的警察后摧毁了城市,并在纽约市掀起一场恐慌。媒体对于罗德龙的狂暴行径列举出“已知死亡180人,1500人受伤,损失估计3亿美元”等报导。

与此同时,由杰克·埃文斯上校领导的军队试图用电篱笆阻止罗德龙,并使用火箭筒在该巨兽的喉咙中开枪,将其逼回海中。然而罗德龙在纽约的街道上流出的血液,却释放出一种可怕、剧毒的史前病原体,开始引发一场瘟疫导致在地居民因染病而死亡。病毒阻碍了军方炸毁罗德龙的可能性,为了阻止病毒传播得更广,军方决定向瑞多龙的颈部伤口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希望从内部燃烧瑞多龙,同时中和传染病。

当罗德龙上岸并抵达康尼岛时,军队狙击手斯通军士长使用装有强效放射性同位素的榴弹发射器,与内斯比特博士一起爬上康尼岛环翠云霄飞车英语Coney_Island_Cyclone。骑着云霄飞车到达轨道顶端,以便能够与罗德龙保持同一水平,他将同位素射入罗德龙的颈部伤口。并随着云霄飞车坠地所引起的火花将游乐园点燃,随着火势迅速蔓延,内斯比特和斯通在游乐园被火焰吞噬时及时爬下来。罗德龙最终因同位素的辐射中毒而倒地身亡。

Remove ads

演员

  • 保罗·霍布施米特英语Paul Hubschmid 饰演 汤姆·内斯比特教授(Professor Tom Nesbitt)
  • 宝拉·雷蒙英语Paula Raymond 饰演 李·亨特(Lee Hunter)
  • 西席尔·凯拉维英语Cecil Kellaway 饰演 瑟古德·艾尔森博士(Dr. Thurgood Elson)
  • 肯尼斯·托比英语Kenneth Tobey 饰演 杰克·埃文斯上校(Colonel Jack Evans)
  • 唐纳·伍兹英语Donald_Woods_(actor) 饰演 菲尔·杰克逊队长(Captain Phil Jackson)
  • 罗斯·艾略特英语Ross_Elliott 饰演 乔治·里奇(George Ritchie)
  • 史蒂夫·布罗迪英语Steve_Brodie_(actor) 饰演 卢米斯中士(Sgt. Loomis)
  • 杰克·佩尼克英语Jack_Pennick 饰演 雅各布·鲍曼(Jacob Bowman)
  • 迈克尔·福克斯英语Michael_Fox_(American_actor) 饰演 急诊室医生(ER doctor)
  • 李·范克里夫 饰演 杰森·斯通军曹(Corporal Jason Stone)
  • 弗兰克·弗格森英语Frank_Ferguson 饰演 莫顿博士(Dr. Morton)
  • 金·多诺万英语King_Donovan 饰演 英格索尔博士(Dr. Ingersoll)
  • 詹姆斯·贝斯特英语James_Best 饰演 查理(Charlie),雷达操作员
Remove ads

制作

Thumb
罗德龙英语Rhedosaurus摧毁一座灯塔的片段是受到雷·哈利豪森短篇小说《浓雾号角英语The Fog Horn》中的原创概念

《原子怪兽》的制作预算为20万美元。[12]发行商中最初该作品宣布为《来自海底的怪兽》(The Monster from Beneath the Sea)。在1951年的前期制作阶段,雷·哈利豪森向迪茨和切斯特指出,雷·布莱伯利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浓雾号角英语The Fog Horn》的短篇小说[13]。这个故事讲述了一种基于海洋的史前恐龙摧毁灯塔的情节,而《来自海底的怪兽》的初稿剧本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制片人希望能共享布莱伯利的声望和受欢迎程度,并立即购买了他的故事版权,将电影的标题改为与小说标题相匹配。布莱伯利的名字在宣传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并在片头字幕中有一个表明“根据《星期六晚邮报》的雷·布莱伯利故事提议”的字样。[14]

电影配乐原由米歇尔·米甚莱英语Michel Michelet创作,但当华纳兄弟公司购买了该电影后,大卫·巴托夫英语David Buttolph了一个新的配乐。哈利豪森一直希望他的电影作曲家偶像马克斯·史坦纳(当时在华纳兄弟公司合同内)会为这部电影谱曲。史坦纳曾在1933年为雷电华电影的《金刚》制作配乐。然而史坦纳因在此时期制作多部电影配乐而遭到婉拒,但巴托夫则为电影创作更具难忘和强烈的配乐,并在此后1950年代的巨大怪兽电影音乐奠定了许多基调。[15]

一些早期的制作概念草图显示,罗德龙曾一度被设计成有一个有壳的头部,后来被改为有一个喙[16]。生物的定格动画效果则哈利豪森负责,他多年来一直与创造《金刚》的威利斯·奥布莱恩合作。[17]电影中的怪兽与短篇小说中的雷龙属完全不同。相反,它是一种类似暴龙的史前掠食者,虽然是四足的。这种怪物不像任何真实的肉食性恐龙,更像是一种劳氏鳄。此外也有一度计划让这个野兽喷出火焰,但由于预算限制,这个想法在制作开始前被搁置。然而,这一概念被用于电影海报。后来,这个生物的核火焰呼吸成为原始日本电影《哥斯拉》(1954年)的灵感来源[18]

在一场试图辨识罗德龙的场景中,内斯比特教授翻阅查尔斯·R·奈特英语Charles_R._Knight的恐龙画作,哈利豪森声称奈特是他的灵感来源之一[19]。博物馆场景中的恐龙骨架是人造的;它是从雷电华电影的道具库中获得的,之前为其经典喜剧《育婴奇谭》(1938年)而建造。[20]

高潮部分的云霄飞车实景场景是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派克游乐区英语The_Pike实地拍摄的,包括云霄飞车的入口坡道、售票亭、装载平台以及结构的沙滩视角。并透过哈利豪森采用的分割矩阵及相机内的特技效果,因而有效地将演员的实景行动与云霄飞车背景素材,与罗德龙破坏云霄飞车的停摆动画结合在一起[21]

发行

上映

华纳兄弟以80万美元(包括大规模广告宣传)的价格收购了这部电影,并于1953年6月13日在纽约和洛杉矶上映[22][23]。该电影当时拥有当时最广泛和最迅速的发行计划,计划在头两个月内安排大部分场次,首周就在全美1422家影院上映[24][25]。《原子怪兽》的原始影片最初呈现棕褐色调英语Film_tinting[26]

该电影在北美上映的第一年赚取了225万美元,总票房超过500万美元。[1][2]

批判性评价

在《纽约时报》对《原子怪兽》最初提供的评论中,A·H·维勒英语A. H. Weiler对故事并不印象深刻:“尽管在萤幕上,巨大的怪兽在华尔街和康尼岛等地横扫而过,令相对蚂蚁一般大小的人类在镜头中慌忙逃窜,没有一位观众似乎打算往山区逃去。然而,在冷静的反思中,这或许是明智的。”[27]

综艺》杂志上,海兰·霍林格英语Hy Hollinger的评论更注重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效:“制片人打造了一个使金刚显得像黑猩猩的史前怪兽。这是一个巨大的两栖野兽,高耸在纽约一些最高的建筑物之上。怪兽在市区街道上游荡的景象令人惊叹。对雷·哈里豪森来说,这些惊人的技术效果应该给予特别的赞誉。”[28]《我们文化杂志》的评论家克里斯多夫·史都华森将电影评为3.5分(满分5分)[29]

当代,烂番茄汇总了21条评论,给予电影91%的好评,平均评分为6.60/10[30]

影响

Thumb
《原子怪兽》在日本的发行海报

《原子怪兽》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被原子弹引爆/唤醒的方式呈现巨大怪兽的实景电影,早于1954年的《哥斯拉》16个月。在《哥斯拉》的制作过程中,电影的预先发表故事非常类似《原子怪兽》,当时电影的临时标题是《来自海底两万浬的大怪兽》(海底二萬哩から来た大海獣)。[31][32][33]

《原子怪兽》的经济成功促使了1950年代美国巨大怪兽电影的兴起。制片人杰克·迪茨和哈尔·E·切斯特在成功重新上映《金刚》后,得到了将对核武器的不安情绪与巨大怪兽的概念结合的想法。[9][10]由此,这股狂热包括了次年的《他们!英语Them!》、日本的哥斯拉系列电影持续至今,同时也使英吉·蓝陵英语Eugène Lourié得以制作日后的两部英国怪兽电影:《深渊巨兽英语The_Giant_Behemoth》(1959年)和《戈尔戈英语Gorgo_(film)》(1961年)。[34]

哈里豪森在2005年关于彼得·杰克逊的《金刚》的一次采访中,承认了他的作品与《哥斯拉》的广泛相似之处,并对日本的系列表示一些苦涩的情感[35]。哈里豪森后来在1958年的电影《辛巴达的第七次旅行英语The_7th_Voyage_of_Sinbad》中重用了罗德龙模型,以描绘其中的恐龙[35]。此外,哈里豪森在1966年的电影《大洪荒》中的小兽龙,与1967年《金刚的逆袭》中的哥罗龙都是灰蓝色的食肉动物[36]。两部电影都出现了巨大的蛇和大猩猩或猩猩人。

科洛弗档案》(2008年)这部电影也涉及一只巨大怪兽在纽约市引发恐慌,将《原子怪兽》(以及《金刚》和《他们!》)的一帧画面嵌入到全程使用手持摄像机的影片中[37]。《原子怪兽》该年也被提名为AFI十大类型十大科幻片[38]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