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淡水太子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建庙缘由是1960年时,数名民众在淡水田仔寮沟拾获中坛元帅神像,因而在崁顶里供奉[1]。一名善心人士无偿提供土地,邀集仕绅兴建庙宇供奉,并配祀观音菩萨、福德正神等神尊,成为当地宗教信仰中心[2]。1963年建庙[3],庙又名“崁顶太子庙”[1][3]。
庙身原本朝向东南方,正对观音山[1]。1991年,内政部营建署发布实施淡海新市镇一期计划,庙所在处纳入区段征收范围,居民遂发起抗争[2]。当时因地籍资料并未完成移转,原地主领走了区段征收补偿费,导致庙地变为公有地[4]。类似状况则有北投里福德宫,导致日后发生争纷[5]。营建署考量像是淡水太子庙、淡水平安宫、淡水行忠宫等庙宇设立多年,便先将庙宇占用的公有地划为保护区[4]。经协调,淡水太子庙可用当时公告现值标购505坪土地,总价新台币2200万元[2]。营建署并以此庙为中心,兴建第一批一千八百九十户的国宅,其中六百五十户用于安置地主,余则用以安置低收入户[6]。崁顶里因无活动中心,里内活动都依赖庙作场所[3]。
1994年5月13日,营建署都计组长郭健民在淡水太子庙与居民协商,答应土地公庙与有应公庙迁至此庙附近的公园预定地内,原址则规划为建地[7]。1995年农历过年前,淡海新市镇第一期示范区除淡水太子庙、大营公庙等庙宇外,其他建物已被夷平[8]。被拆的公司田溪桥的一块石板曾放在此庙内,后由营造商林昆志掷杯请示神意获允杯,物归原处[9]。
1998年11月3日晚上,电影《条子阿不拉》的摄影团队在此庙前面拍摄大型爆破场景[10]。次年,庙一旁的淡海新市镇第一期国宅新大楼完工后,庙方发现庙门正好被大楼挡住,几经商议后决定转向南面正对新市镇公园的方向,于是委由嘉义一名王姓工程业者移庙,于该年6月5日下午3时正式移向,淡水镇长郭哲道、立委郭素春、县议员吕子昌等人剪彩[1]。

重划后,各庙信徒流失,影响了庙方买回土地的能力[4]。庙委总干事卢春安表示,2013年签约支付1600万元买地,剩余600万元会分六期偿还,因无力负担,会以劝募方式邀信众共襄盛举,并说土地本来就不属于他们的,买回合情合理,没有怨言[2]。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