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混凝土的潜变与收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混凝土的潜变与收缩是混凝土的两种物理性质,是应用混凝土时需要考量的变因。混凝土如果长时间受应力,便会缓慢变形,移除持续施予的力之后,变形只有部分会恢复,可以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不能恢复、永久的变形称为潜变[1]。而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混凝土水含量变多或变少也会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化,称为膨胀与收缩。
机制
混凝土的潜变为其中水泥的硅酸钙水合物(C-S-H)在持续受应力下缓慢流动引起。
水泥浆浆体由固体的水泥凝胶(cement gel)组成,水泥凝胶又由硅酸钙水合物形成的薄片以及薄片之间大量的空隙(大约占凝胶40%至55%的体积)组成。[2] 这些空隙中含有会蒸发的层间水,水会对孔壁施加分离压力(disjoining pressure),并削弱薄片与薄片之间的结合力。[3] 混凝土受力造成薄片之间滑动可能就是潜变的原因。
同样的应力下,潜变(永久变形)通常是弹力变形(去除载荷后可恢复的变形)的三倍。[1]
混凝土中的水泥硬化过程会产生收缩。水泥中的硅酸钙水合物薄片间的水分减少之后,薄片与薄片之间的间隔因为缺乏水分的流体静拉力(hydrostatic tension)支撑而缩小,导致混凝土体积变小。 混凝土的收缩依水分减少的方式或发生收缩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
- 干燥收缩(Drying Shrinkage):水分蒸发到混凝土外部导致总体的体积收缩。[4]只要将干燥收缩的混凝土泡水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复部分体积[5]。干燥收缩的机制与潜变关系密切[6]
- 塑性收缩(Plastic Shrinkage):混凝土表面与内部蒸发速率不一致[7],导致收缩的速率也不一致,造成开裂的现象,称为塑性收缩。
- 自体收缩(Autogenous Shrinkage):水分被混凝土中的水泥吸收,导致孔隙中的水分减少而收缩。水灰比过低的混凝土特别容易因自收缩而开裂。[8]
并非因为水分变化造成体积变小的收缩:
变因
如果在混凝土中混入足够多的骨料的话,可以抑制水泥凝胶的潜变和收缩,因为骨料的蠕变较不明显。[10] 孔隙水含量小或孔隙湿度低时的潜变较小[11],而完全干燥的混凝土不会潜变。
混凝土加载(受应力)时,材料年龄越大,潜变越小[12],这是因为混凝土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干燥的关系。大部分的应变都发生在受力前期,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潜变发生在第一个月,并且大约一半到四分之三的总潜变会发生在持续载荷的前半年。[1]
理论上温度越高,潜变的程度也要越大,但实务上升温增加的潜变会与混凝土失去水分减少的潜变互相抵消。升温会加速层间水与其他物质发生水化,使混凝土孔隙中的水分减少。没有水分施加的分离压力,硅酸钙薄片与薄片之间就难以滑动,使增加的潜变抵消。[13]
另外,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越剧烈,从湿润到完全干燥中间的潜变总量也会越多。较大试体干燥较缓慢,因水分含量变化引起的潜变较小,所以潜变总量会较少,收缩总量也较少。[14]
Remove ads
混凝土的本构方程中可以出现的变量有温度、材料年龄、水化程度、孔隙湿度(与环境湿度有关)和孔隙水含量。这些变量被称为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s),是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中任何一点的点属性的变量。[15] 试体尺寸虽然也会影响潜变,但不列在本构方程中。环境湿度是影响孔隙湿度的条件之一,因为本构方程中已经包含孔隙湿度了,所以环境湿度就不会出现在本构方程中。[16]
应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