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浅水炮艇(越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淺水炮艇(越戰)
Remove ads

浅水炮艇/内河重炮舰(英语:Monitor)是一款由LCM-6改装而成的内河重炮舰,主要任务为越战时对沿岸的越共敌军进行火力打击。

事实速览 概况, 技术数据 ...
Remove ads

发展

浅水炮艇与装甲运兵船(以下简称ATC)皆由LCM-6改装而成,因此数据方面极其相似,包括都加装了XAR-30型钢板格栅装甲,可抵御.50口径的穿透,并能一定程度的对57mm反战车高爆弹提供防护。水线以下的船体浮箱增强了船体防护,减小了吃水深度,并提高了稳定性。[1]:175而浅水炮艇与ATC最大的差别为前甲板的结构,ATC为运输,因此舰艏为下拉式跳板,而浅水炮艇的舰艏则为圆弧形,因此舰长稍长于ATC(约1.4m)。此外浅水炮艇的前半部还有一门博福斯40毫米L/60高射炮英语Bofors 40 mm L/60 gun和1门81毫米迫击炮(迫击炮也是第一内河舰队唯一的曲射火力),在炮兵观测员协助下可击中4,000码(3,700米)距离的目标。[2][3]然而该迫击炮对于碉堡的破坏力较低,只能应对轻步兵火力。而主武器博福斯40毫米L/60高射炮虽然能攻击碉堡,却破坏力有限,时常在被破坏后又被敌军重新修复,并且因为高射炮射程即远,因此还要担心可能击中远处的友君或平民。[1]:177

Remove ads

衍伸型号

指挥通信艇(CCB)

Thumb
CCB

指挥通信艇(英语:Command and Communications Boat,CCB)(因船艇的C对应到北约音标字母发音为Charlie,因此也被称为查理艇)是内河突击中队以及内河突击分队的旗舰,同时也是陆军营级指挥官的行动指挥所。该舰与浅水炮艇的配置大致相同,唯一的差别是将炮艇中部的迫击炮舱移除,改为指挥通信舱。该舱室内共有5台AN/VRC-46英语AN/VRC-12、3台AN/GRC-106、1台AN/PRC-25英语AN/PRC-77 Portable Transceiver及1台AN/ARC-27无线电设备,使其具备与陆海空单位进行全域通讯的能力。指挥通信艇同时配备雷神Pathfinder 1900型雷达与德卡导航系统。

至1967年底,每个内河突击中队已配备26艘ATC、16艘突击支援巡逻艇、5艘浅水炮艇、2艘指挥通信艇和1艘改装自LCM的加油艇。[1]:174

喷火艇(Zippo)

Thumb
战斗中的Zippo艇

随着越军逐渐能建造出能抵御40mm炮弹的碉堡后,第一内河突击舰队便打算重回二战时的老路子,使用火焰喷射器突破碉堡。于是内河舰队随后跟陆军借调一台M132装甲喷火车,并将其塞进一艘装甲运兵船中,测试其可能性。虽然美军对测试结果满意,然而M132重达23,000磅(10,000千克),对船舰而言实在太重,因此美军转而采用更轻的M10-8火焰喷射器,并对在1968年5月交付的6艘浅水炮艇进行改装,称为Zippo艇。M10-8火焰喷射器有效射程为200—300码(180—270米),并可携带1,350美制加仑(5,100升;1,120英制加仑)的凝固汽油弹,能持续喷射长达225秒的火墙。船员们会将一种由环烷酸棕榈酸的共沉淀铝盐构成的粉末与汽油混合,自制成凝固汽油。随后利用压缩空气将凝固汽油透过火焰喷射器喷出,并以一个汽油点火器作为触发装置。[1]:178

Remove ads

榴弹炮艇

美军为增强火力,曾在8艘浅水炮艇的炮塔改为T172炮塔,并安装一门M49 105 mm榴弹炮。

用户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