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水宗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水宗治
Remove ads

清水宗治(日语:清水 宗治しみず むねはる Shimizu Muneharu,1537年—1582年6月23日、天文六年-天正十年六月四日), 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武将,为备中国高松城城主,通称长左卫门。曾仕于三村氏,后成为毛利氏家臣。

事实速览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宗治之父为备中国国人清水宗则,岳父为三村氏有力重臣石川久智;其子有清水宗之清水景治;兄弟则有清水宗知(月清入道)以及难波宗忠 [1]

Thumb
落合芳几

生平

早年

天文六年(1537年),宗治诞生于备中国贺阳郡清水村(现冈山县总社市井手),具体出生月份与日期不详,幼名才太郎。

宗治所处的备中国,原属细川氏势力范围。然而到了战国时代,随着守护细川氏势力衰微,守护代石川氏、国人三村氏及植木氏等诸氏趁机扩大势力,备中国也由此进入了国人领主割据混战的局面。其中,又以宗治所仕的三村氏实力最为壮大。

三村氏当主三村家亲为拓展势力,与逐渐取代出云尼子氏、成为西国霸主的安艺毛利氏接近,并将势力范围扩张至西备前与西美作地区。

永禄九年(1566年),家亲遭备前浦上氏旗下、后来成为权谋之雄的宇喜多直家暗杀[2]。接替其继位的三村元亲又在次年(1567年)的明禅寺合战中为直家所击退[3],导致三村氏势力骤衰,宇喜多家的势力也逐渐渗透到备中。

永禄十一年(1568年),直家更是趁着三村氏率备中军势南下参与毛利氏对九州的远征之际,向备中发动进攻,松山城、猿挂城等地相继沦陷。为遏止宇喜多势力扩张,毛利元就遣四男毛利元清率军反攻,最终也成功帮助三村氏夺回城池。

然而,到了天正二年(1574年),毛利氏却透过负责山阳地区的元就三男小早川隆景,与直家实质结成同盟,以抗衡织田信长。只是此举却激怒了对直家怀有深仇大恨的三村元亲,也促使其决定离开毛利阵营,转而与信长内通[4]

因元亲倒戈而感受到危机的毛利氏年轻当主毛利辉元,遂在同年冬季遣隆景率领8万大军进入备中,掀开备中兵乱的序幕。

Remove ads

转投毛利氏

目前较为主流的看法指出,身为三村氏谱代家臣石川氏之女婿、并具有重臣的身份的宗治,即是在备中兵乱期间,倒戈投向毛利氏,为此受到重用,从而获得高松城城主之位。

不过,另有一种说法主张,宗治于永禄八年(1565年)背叛其岳父石川氏,强行夺取高松城后,直接归顺毛利氏,借此确立其城主地位。但从史料考证来看,此说难以成立。鉴于当时毛利氏系采将备中国之统治委由三村氏代理的间接支配体制,若宗治未经三村氏之同意而自行臣属毛利氏,未必能获其承认。更何况即便查阅当时备中方面的史料,也未能发现足以佐证此说的确凿证据。

无论如何,宗治归顺毛利氏后,即成为小早川隆景之部属,并随军参与毛利氏平定中国地方的各项战事。宗治忠诚勤勉、表现优异,深得隆景及毛利氏一门重臣们的信赖与器重[5]:2

备中高松城之战

天正五年(1577年)十月,织田信长任命其家臣羽柴秀吉为总大将展开对中国地方的侵攻(中国征伐[6]

天正七年(1579年)六月前后,在获得获得信长对备前与美作领地所有权的承诺后,原先依附于毛利氏的宇喜多直家,转而与信长结盟[7]

由于宇喜多氏所领有的备前冈山以西,即为毛利氏的势力范围,因此织田军与毛利军遂于备前与备中国的交界地带展开攻防战。为因应即将到来的战事,毛利氏在国境周边设置防御体系,以被称为“境目七城”(又名“备中七城”)的诸城堡作为防线,布下坚固防御,准备迎战织田军的进攻。

天正十年(1582年)四月,秀吉率军包围境目七城中的主力据点—备中高松城。面对来势汹汹的织田军,宗治毫不畏惧并坚守城池,与之展开激烈抗战(备中高松城之战)。

其时,秀吉曾提出条件,表示只要宗治愿意投降,即可获得备中与备后两国作为封地。然而,宗治不仅断然拒绝,甚至将信长亲笔誓约书原封不动送交给主君毛利辉元 ,以此表明自己对毛利家的忠诚之心 [8]

同年五月,秀吉部将黑田孝高策划水攻,导水围城。面对织田军的水攻策略,高松城中士兵士气逐渐低落,加之补给线遭到切断,粮食渐趋匮乏,情势不容乐观。幸而毛利辉元在接获急报后,旋即亲率吉川元春与小早川隆景前来救援,战局也随之陷入胶着状态[9]

秀吉一方面持续包围高松城,准备与辉元决战,另一方面也开始与毛利氏展开和议谈判。毛利方派遣僧侣安国寺惠琼前往黑田孝高处,提出“割让五国(备中、备后、美作、伯耆、出云)以及保全城中将士性命”为条件的讲和方案。只是,秀吉拒绝此一提案,反而要求“五国割让与城主宗治自裁切腹”作为议和的条件,致使谈判一度破裂[5]:3-4

于是,毛利方面转而告知宗治,已无法派兵救援,劝其应向秀吉投降。但该建议遭到宗治的坚持拒绝,并表示“愿以自身与城共存亡”。毛利方再度遣安国寺惠琼进城劝说,宗治则以“若能保毛利家及城中将士之命,我一命何足惜”作答。随后,宗治与兄长清水宗知、弟弟难波宗忠以及小早川氏援将末近信贺联名请愿,自愿以四人首级换取城兵全数赦免,并将该请愿书托付予惠琼携出转交羽柴方[5]:4

就在这时(六月三日夜间),秀吉一方逮捕了一名明智光秀派往毛利方的使者,同时从他身上搜出一封密书,内容是前一日信长已在京都本能寺遭弑的消息(本能寺之变[5]:4

秀吉立即与黑田孝高等幕僚协议,决定尽速与毛利方讲和,并立刻上洛讨伐光秀。同时,为避免毛利方得知信长已死、自己失去后盾,秀吉对外封锁了消息[5]:4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三日深夜至翌日四日的会谈中,秀吉召见安国寺惠琼,重新提出讲和条件。秀吉在原先要求割让备中、备后、美作、伯耆、出云等五国的基础上作出让步,将割让范围限定于高梁川(当时称河边川)与八幡川以东的领地,即备中、美作、伯耆三国,但仍要求宗治切腹[5]:4

作为讲和条件的一部分,秀吉方面也交出了森重政森高政兄弟作为人质(两人日后皆改姓毛利)送往毛利方。

据推测,毛利氏在四月底已丧失制海权,无法对准备进行持久战的织田军发动决定性的攻势,又因补给困难,无法支撑长期作战,因此不得不选择讲和[10]

最终,宗治在不知信长已死的情况下,于四日上午与其兄宗知、其弟宗忠、援将末近信贺一同在水上的小舟之中切腹自尽,享年46岁[5]:4。其辞世之句为:

“浮世をば 今こそ渡れ 武士(もののふ)の 名を高松の 苔に残して”(今正是告别浮世之时,愿吾武士之名,长留高松苔上)

检视官堀尾茂助奉命携回宗治之首级,秀吉见之,深为宗治之忠义所感,称其乃“古今武士之楷模”[5]:4

宗治之墓所在今山口县光市清镜寺

大正十三年(1924年)二月十一日,宫内省追赠其官位为“从四位”[11]

Remove ads

逝世后

宗治死后,其子清水景治先后侍于小早川隆景及毛利辉元,成为毛利家寄组家臣,并迁居周防国,其后裔长期居住于山口县光市[12]幕末时代,宗治第12代子孙清水亲知亦切腹自尽,为纪念宗治及亲知,当地于正义灵社供奉其灵,每年六、七月举行祭礼。

登场作品

小说
  • 武士之宴(光文社、野中信二著)
  • 武士的夙愿:珍惜名誉(吉备人出版日语吉備人出版、三宅作藏着)
  • 湖上之城(Aimaku出版、袖冈彻著)
影视剧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 防长新闻社山口支社 编‘近世防长诸家系図综覧’三坂圭治监修、防长新闻社、1966年3月。 NCID BN07835639。OCLC 703821998。全国书志番号:73004060。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 复刻 田村哲夫 编“寄组清水家”‘近世防长诸家系図综覧’三坂圭治监修(复刻版)、マツノ书店、1980年11月。 NCID BN0189824X。OCLC 674504899。全国书志番号:81035962。
  • 川村一彦‘越中高松城水攻め’、历史研究会、2020年10月。ISBN: 1230004255161。
  • 柴裕之‘図说 豊臣秀吉’、戎光祥出版、2020年6月。ISBN: 978-4864033558。
  • 小和田哲男‘秀吉の天下统一戦争’、吉川弘文馆、2006年。ISBN: 978-4642063258。
  • 光成准治“高松城水攻め前夜の攻防と城郭・港”‘仓敷の历史’18号、2008年。
  • 光成准治‘毛利辉元 西国の仪任せ置かるの由候’、ミネルヴァ书房〈ミネルヴァ日本评伝选〉、2016年5月。ISBN 462307689X
  • 朝日新闻社 编‘朝日日本历史人物事典’、朝日新闻出版、1994年11月。ISBN: 978-4023400528。
  • 沿田礼‘天皇暗杀’、図书出版社、1980年1月。ISBN: 978-4809900617。
Remove ads

出处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