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金门镇总兵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金門鎮總兵署
Remove ads

清金门镇总兵署位于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城镇北门里,前身是许獬的“丛青轩”,后来被改建为金门镇总兵的办公处所[1]。后来建筑物曾被金门县政府等机关使用,目前建物则作为文物展示馆[2]

事实速览 清金门镇总兵署, 位置 ...

该建筑在1991年11月23日被指定为三级古迹,《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改为金门县县定古迹[1]

历史

清金门镇总兵署的前身是明朝翰林院编修许獬的书斋“丛青轩”[3][1]。据《许氏族谱》的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陈龙成为首任金门镇总兵后,原本在金门城北门外办公,但因“艰于子息,有嗾之家于浦者,壬戌(1682年),陈遂移驻吾家,于是荒城兵墟渐成坚垒。”[4][5]:36。而之所以要迁移衙署位置,还有金门城一带因为海禁迁界等因素衰败,而后浦人丁旺盛的因素[3][1]同治七年(1868年),总兵署改为协镇署[1]

民国三年(1914年)金门设县后,次年该建筑改为金门县公署[1]。民国38年(1949年)后,建筑先后为金门防卫司令部福建省政府、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自卫总队部、警察局、临时县议会等等机构所使用[3][6]

民国80年(1991年)建筑被指定为古迹后,金门县警察局在民国84年(1995年)迁出,之后民国85年(1996年)4月进行整修[3][6]。民国89年(2000年)12月间一度借用为行政院处理试办两岸通航事务金门行政协调中心,成为中华民国政府小三通前进指挥部[6]。经多方讨论后,民国91年(2002年)中,始将该建筑定位为“清金门镇总兵署史料馆”,往回复历史场景及相关文物展示的方向规划[6]。民国93年(2004年),内部展示布置完成[3]

Remove ads

建筑风格

总兵署是四进两式的四合院建筑,中间有正堂,东西夹两室,西室存放文书,东室则是贮饷库[5]:36。旁有将裨官厅,两廊有吏、户、礼、兵、刑、工及本稿等房[5]:36。总兵署仪门外设有土地祠和材官厅,大门外设有旗厅,左右盖鼓吹亭[5]:36。南边有辕门,设有木栅环绕,东边有右营防汛厅[5]:36。在暖阁后有穿堂及内署,中有啸月轩,东边是东花厅[5]:36

前庭院非常宽阔,种植许多榕树[3][6]。后庭院有一棵数百年树龄的木棉树[3][6]

图片集

参考文献

参看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