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漁父
詩人屈原的作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漁父》是收錄在或稱《南方歌》的《楚辭》中的一部短作品,傳統上被認為是屈原所作,但近人胡適、陸侃如、游國恩等則主張為後人所作,認為當中「屈原既放」之開題語證明《漁父》為旁人之記載。
文章中,屈原代表一個激進派儒家士大夫的形象,與持道家理念的「漁父」展開激烈的論辯,《漁父》是屈原生命中一場意外的傳記或偽傳記報告,主體為散文,但也含有一首短詩《滄浪歌》,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廣為流傳。
此外,「漁父」代表一個共同的主題。例如《莊子》第31章學者孔子與漁父的相遇,也有很多類似的道教比喻。《漁父歌》本身也在《孟子》中原樣出現,但是以兒童而非老漁父之口說出。
改編作品
高中經典文化教材是2010年時由臺灣建國中學學生將《漁父》改編而成的動畫,內容除描述屈原與漁父對談外,也結合街頭強迫推銷之情節。2021年5月時此影片於Youtube上之點擊率將近312萬次[1][2][3]。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