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溴鼠灵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溴鼠灵(英语:Brodifacoum)是一种高致死性的4-羟基香豆素类维生素K拮抗剂和抗凝剂毒药。 近年来,它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 它通常用作灭鼠剂,但也用于控制较大的生物,如负鼠。[2]
溴鼠灵在体内的半衰期特别长,长达9个月,需要用解毒剂维生素K对人类和宠物中毒进行长期治疗。它是哺乳动物和鸟类二次中毒的最高风险之一。[3]
Remove ads
合成

溴鼠灵是4-羟基香豆素的衍生物。图中的各自化合物旁边可以找到编号。化合物1是合成溴鼠灵所需的起始酯。为了获得该起始化合物1,需要完成氯乙酸乙酯与4'-溴联苯甲醛的简单维蒂希反应缩合。化合物1通过连续水解、卤化形成酰氯,然后与所需的锂阴离子反应,转化成化合物2。这里使用KOH和EtOH进行水解,然后加入氯化亚砜进行氯化形成酰氯,与加入的锂阴离子反应。然后用有机铜化合物转化化合物2,得到化合物3,其立体选择性良好,约为98%。通常情况下,将使用傅-克型环化来获得化合物4的双环系统部分,但产量低。相反,在干燥苯中三氟甲磺酸的催化环化产率良好。然后用硼氢化钠还原酮,得到苯甲醇。在HCl下与4-羟基香豆素缩合,得到化合物5,溴鼠灵。[4]
毒理学

溴鼠灵是一种4-羟基香豆素抗凝剂,其作用方式与其历史上的前身双香豆素和华法林相似。由于非常高的效果和较长的作用持续时间(代谢半衰期为20–130天),它被称为“第二代”或“超级华法林”抗凝血剂。[5]
溴鼠灵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该酶是维生素K环氧化物在其循环中重建维生素K所必要的,因此溴鼠灵稳定地降低血液中活性维生素K的水平。维生素K是合成重要物质所必需的,包括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酶原。这种破坏会变得越发严重,直到血液有效地失去任何凝结能力。
治疗
溴鼠灵中毒的主要解毒剂是立即给予维生素K1(人类剂量:最初缓慢静脉注射10-25 mg,每3-6小时重复一次,直到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化;然后每天口服10 mg四次作为“维持剂量”)。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毒剂,前提是在发生大量出血之前发现中毒现象。由于高剂量的溴鼠灵会对身体产生数月的影响,因此必须长期(数月,与该物质的半衰期保持一致)定期服用解毒剂,并经常监测凝血酶原时间。[6]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