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漂白 (专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漂白》(英语:Bleach)是美国摇滚乐队涅槃乐队的首张录音室专辑,于1989年6月15日透过Sub Pop发行。继1988年11月发行首张单曲《Love Buzz》后,乐队花了二到三周时间聚首排练,以为专辑后续的正式录音做准备。《漂白》的录制工作于1988年12月开始,次年1月落幕,地点在华盛顿州西雅图互惠录音工作室。这是乐队唯一一张在Sub Pop旗下发行的专辑,也是他们唯一找来查德·钱宁担任鼓手的一次。
《漂白》起初在商业上表现一般,不在各大唱片排行榜上见踪影,反而获得乐评家的积极反响。在第二张专辑《从不介意》发行后,涅槃乐队扬名立万,格芬唱片遂在1992年将《漂白》再版并推向全球。改版专辑登上美国《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第89名、英国专辑榜第33名及澳大利亚专辑榜第34名。2009年,Sub Pop推出《漂白》二十周年纪念典藏版,其中额外收录了乐队1990年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现场实况录音。
《漂白》在《从不介意》发行前在北美地区的销量约为40,000份,而据2016年统计,作品在美国的销量已达到190万份,并且是美国唱片工业协会认证之白金唱片[12]。1994年4月,主唱科特·柯本与世长辞,专辑受此影响重获关注,并在《公告牌》热门流行专辑榜夺冠[13] 。2019年4月,《漂白》在《滚石》杂志评选之50张最伟大的垃圾摇滚专辑中排名第13[14]。
Remove ads
录音与制作
继1988年入盟音乐厂牌Sub Pop,并于同年11月发布首张单曲《Love Buzz》后,涅槃乐队决定直往正规大碟迈进,而不是遵照当时厂牌的指示做张迷你专辑[15]。为此,他们花了二到三周的时间进行事前排练。《漂白》大部分内容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互惠录音工作室灌录,由当地制作人杰克·恩迪诺主理。
1988年12月24日,涅槃乐队正式开始新专辑的录制工作,一连五小时[16]。乐队接着于12月29至31日,及隔年1月14日和24日再度聚首一堂[17]。不过,其中有三首歌曲早在同年1月就在互惠录音录制完成,分别为《Floyd the Barber》、《Paper Cuts》和《Downer》,鼓手由Melvins乐队的戴尔·克罗弗担纲。在新鼓手查德·钱宁入伙后,乐队意欲将上述歌曲全都翻新重录,但效果总不合他们的意。最终,乐队将克罗弗的鼓击声也一并混进了专辑中[18]。对于在此时期录制卻未收入专辑的歌曲《Big Long Now》,恩迪诺指主唱科特·柯本“认为里面的东西已经够缓慢沉重了,他不想要那首歌出来[注 1]”[17]通过后期的剪辑和微调,专辑逐渐臻于完善,然而Sub Pop负责人布鲁斯·帕维特表示乐曲的次序还须再重新调整一番。其后因为厂牌方面临财务上的困难,《漂白》的上市日程又被迫延宕数月[18]。
恩迪诺向乐队索要606.17美元,作为30小时的录音费[18]。眼见乐队手头拮据,詹森·艾弗曼直接帮乐队垫付了这笔钱。当戴尔·克罗弗还在团内时,他便对乐队的Demo有深刻印象。随后,艾弗曼受邀以第二吉他手的身份加入乐队,大名更被印在《漂白》封套上,封面上也出现他手持吉他的身影,惟他本人始终没有参与此专辑的制作[18]。谈到这件事,贝斯手克里斯特·诺弗赛立克解释道:“我们只是想让他在乐队中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罢了。”[19]
Remove ads
词曲
据主唱科特·柯本表示,《漂白》旨在迎合Sub Pop对外所标榜的垃圾摇滚(Grunge)路线。“就是有种来自Sub Pop及垃圾摇滚场景要你演奏‘摇滚音乐’的压力”他怨叹,表示作品不仅力求精简,同时还带了点空中铁匠的风格;为了坚实乐迷基础,他了解自己必须回应人们心中对于垃圾摇滚的期待。为此,他尽量不在歌曲中施以过多文墨,也让乐曲流行成分降低。[20]克里斯特·诺弗赛立克2001年接受《滚石》采访称,乐队在巡演巴士上有卷录音带,一面收录新泽西摇滚乐队The Smithereens的专辑,一面收录瑞士黑金属乐队Celtic Frost的专辑,这样的结合或许成为《漂白》的其一影响来源[21]。这张专辑的歌曲“光怪陆离、幽闭恐惧、歌词跳针,没有现场演出的狂躁与情绪爆发感”,而柯本则形容它们的结构都是“一维的”,并称他希望呈现出更“自信从容且温文尔雅的一面”[22]。
《漂白》深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Melvins在西雅图开创的泥沼金属场景影响。作家吉莉安·G·加尔(Gillian G. Gaar)表示《漂白》“有泥沼金属的精神,有些人甚至觉得它比泥沼金属更脏更污浊”[注 2],Sub Pop更将单曲《Love Buzz/Big Cheese》描述为“重流行泥沼”(heavy pop sludge)。[5]
克里斯多福·桑德福德在他所著之科特·柯本同名传记中如此为《漂白》中的歌曲作下注解:“《Paper Cuts》将民谣风的旋律和早期齐柏林飞艇短歌的严肃韵味相融合;《Mr. Moustache》是涅槃乐队向男性乐迷的介绍词;《Downer》亦表现出该团体对听众同等且非同寻常的蔑视。”桑德福德认为,《School》虽然只有四行歌词,但因为其副歌“撕心裂肺”而令人难忘。《Scoff》彷似是柯本对父母亲的再见礼炮;《Negative Creep》则是柯本描写他自己的曲子。在桑福德看来,《About a Girl》有着“悠扬的旋律和讽刺的副歌”[23]。基思·卡梅伦(Keith Cameron)在《声响》杂志中描述该首歌“令人兴奋至极,冲击五脏六腑,音乐的本质即在于此;不过,也有种能明显察觉得到的危险潜伏着,好像一切都会随时变调。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结束,都让人一刻不得安息”[24]。查克·克里萨富利(Chuck Crisafulli)在著作《涅槃乐队:每首歌背后的故事》(Nirvana: The Stories Behind Every Song)中称《About a Girl》“在柯本的所有作品中脱颖而出,是一首前后经过叙述极立体、题材也极真实的歌曲”[25]。
在其人生首次采访中,柯本告诉《声响》记者约翰·罗伯:“当我写一首歌时,歌词是最不重要的事情。我可以在一首歌中串起两三个不同的主题,而标题也可能毫无意义。有时我会尝试把事情复杂化,以求自己更生气一点。我想我还会试点潜意识之类的东西,比如想像与其他人起纷争。但是在《漂白》专辑中,大部分的歌词都是在讲我在阿伯丁的生活。”
1993年,柯本告诉《Spin》,在《漂白》中他“根本不在乎歌词内容在讲什么”[注 3],并声称80%的歌词是在录音前一晚写的[26]。他也经常在开车前往录音室的路上想着歌词的用字。对此他解释:“我就是超级不爽,不知该怎么做呀,那就让我们大声地把负面歌词喊出来吧,只要它们不存在性别歧视,和不要太尴尬就行了。这些歌词对我来说什么鬼都不是。”[26]尽管如此,涅槃乐队的传记作家麦可·阿泽拉德指专辑中的许多歌曲都反映出柯本和他生活的方方面面[27],譬如《Mr. Moustache》的灵感来源于柯本对大男人主义的厌恶[28],《School》显示出他对西雅图音乐界及所属厂牌Sub Pop的不满[29]。
Remove ads
发行与宣传

专辑封面是乐队在华盛顿州奥林匹亚一间叫Reko Muse的艺廊开音乐会,拍摄者是柯本时任女友特蕾西·马兰德(Tracy Marander)[30]。1989年2月25日,乐队前往西岸各地巡回演出,途经华盛顿大学[31]。1989年10月23日,乐队与塔德乐队担当双主秀,在英国泰恩河畔纽卡斯尔表演空间“河滨”开唱,为他们首次欧洲巡演揭开序幕。同年12月3日,乐队在伦敦阿斯托里亚完成了一场“胜利的”演出。克里斯多福·桑德福德称:“当时尚专家注意到柯本招牌的伐木工衬衫和土气的五零年代几何图案运动衫时,他们见识到何谓是‘低文化的潇洒’,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法兰绒衬衫和毛衣一直是西北部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日常衣着”。科本表示自己从没打算掀起潮流,或者成为时尚范本[22]。
专辑早期标题为“Too Many Humans”(意为:人类过多),后来被改为“漂白”)[32]。这一名称来自柯本与团员一次坐车穿过旧金山时,看到的一幅艾滋病预防宣导海报。该海报写着斗大标语“漂白你的用具”,旨在敦促海洛因成瘾者以漂白剂清洁所用的注射针具,以减低艾滋病毒传播的风险[18]。在澳大利亚,《漂白》的销售业务由水岸唱片负责,但当时市面上不断出现外形与发行介质各异的再版专辑,像是封面被上了色,或变成上色版的黑胶唱片,这样的情况一直到1992年才有了改善[33]。
由于在巡演过程中艾佛曼的不满情绪逐渐外显,涅槃乐队取消了最后几场表演,并驱车返回华盛顿。一路上没人告诉艾佛曼他被解雇的消息,而艾佛曼后来表示退出是他自己的选择[34]。《漂白》的Sub Pop出版的其他作品,该者并没有对宣传下太多工夫,而厂牌这样对专辑宣发工作的不重视令柯本十分沮丧,成为两造日后解约的导火线[35]。
因应涅槃乐队第二张大碟《从不介意》大卖,Sub Pop于1992年4月推出《漂白》的重制版,发行介质包含密纹唱片、CD和卡式录音带三种,并由格芬唱片负责国际发行业务[36]。CD版专辑以纸质折叠盒作为包装,内附一本集合乐队1987年至1990年照片的小册子[37]。时逢专辑发行20周年,Sub Pop于2009年11月3日发行《漂白》的豪华纪念典藏版,全辑请来音讯工程师乔治·马里诺(George Marino)对原始磁带做重新灌录处理,其中额外收录乐队1990年在俄勒冈州波特兰松树街剧院的现场实况录音[38]。
专业评价
《漂白》起初在商业上表现一般,反而得到乐评界不错的回响[48]。当时专辑“成为大学广播电台和地下/DIY巡演的热宠”,查尔斯·M·杨(Charles M. Young)在《新滚石专辑指南》中写道[45]。在《新音乐快递》中,艾德温·庞西给与《漂白》8/10分的评价,他写道:“这绝对是Sub Pop迄今为止所挖掘过最有料、最骨子坏去的新声。其原始程度之高以致厂牌同辈Mudhoney仿佛是创世纪。涅槃乐队拉高音量,满嘴不屑地爬上音乐垃圾堆的顶端。”[49]《旋律制造者》评论员Push则称涅槃乐队是“Sub Pop迄今为止唯一一组歌曲能匹Mudhoney的艺人”[50]。音速青春主唱兼吉他手瑟斯顿·摩尔亦给予《漂白》高度评价,称其“原始”,歌曲写的“非常抓耳”,同时也很“朋克”。在1990年专辑《咕》进行母带后期制作时,摩尔自承就是以《漂白》为制作范本,并期望做出听起来差不多的作品[51]。
回顾并评述这张专辑,AllMusic的史蒂芬·汤马士·艾尔维恩指科特·柯本的作诗技法在《漂白》中得到充分展现,“尤其是在小调谣曲《About a Girl》和《Blew》的磅礡鼓击当中”。他在结尾总结:出道作,乐队的功力尚未发挥完全[3]。作家戴夫·汤普森在2000年表示:“(你不会)听到历史说这张专辑任何坏话”,但“如果是在火星上呆了好几十年的人,42分钟的咆哮与低保真音乐可能不会可能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太大改变”[52]。罗伯特·克里斯特高2001年在《纽约客》杂志刊文写道:“现在我们已对科本卓绝的天赋知之甚稔,这可在1989年首张专辑《漂白》中清楚地听到。柯本那大声又滑稽的弹贝斯老兄克里斯特·诺弗赛立克为乐队的混乱反叛气质增添了诙谐的色彩。”[53]克里斯特高在后来的评论中称,恩迪诺的制作取向对于垃圾摇滚来说太“干了”,很挑战歌手喉咙的极限,但仍认为《漂白》是张具有重要意义的专辑[39]。About.com的安东尼·卡鲁(Anthony Carew)称《漂白》“定义了整个90年代”,并指出乐队后续虽推出口碑更好、影响力更大,且总体更加成功的专辑,但就价值输出和意义性而言是不能比拟的。[54]
在《从不介意》发行前,《漂白》在北美地区的销量为40,000张[55],而在1992年再版推出后,专辑才登上各大唱片排行榜,包括美国《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排名第89)[56],英国专辑排行榜(排名第33)[57],澳大利亚唱片工业协会榜(排名第34)[58],以及芬兰排行榜(排名第22)[59]。1994年4月主唱科特·柯本之死引发巨大关注,乐队历年专辑受此影响迎来一波抢购潮,其中《漂白》在柯本离世后一周后打入《公告牌》热门流行专辑榜,排行第六[60],并在5月7日夺得桂冠。[13]2009年发行的20周年纪念典藏版也在同份榜单取得第七名的位置[61]。《漂白》于1995年2月获得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审查颁发的白金唱片认证,表示售出1,000,000张[62]。根据2016年9月尼尔森音乐统计,专辑已在美国本土售出约190万张[12]。专辑还获得加拿大唱片工业协会金唱片认证[63]。这是Sub Pop迄今推出过销量最好的专辑[64]。
Remove ads
曲目
注
- 1989年在英国发行时,《Love Buzz》被替换为《Big Cheese》,[66]但在1992年英国的CD再版中有收录。
- 《Big Cheese》最初是《Love Buzz》的B面。
- 《Downer》收录于1990年CD中,但没收录在1990年卡带中。而在1992年CD和1992年卡带中均有收录。
- 20周年附赠现场曲目《Spank Thru》最初做为《Sliver》CD单曲的B面于1991年发行[67]。
- 20周年附赠现场曲目《Molly's Lips》最初做为《Sliver》CD单曲的B面于1991年发行[67]。
- 20周年附赠现场曲目《About a Girl》最初做为《Sliver》CD单曲和12英寸黑胶唱片的B面于1991年发行[67]。
Remove ads
参与名单
|
|
Remove ads
榜单表现
销量认证
发行历史
注解
资料来源
参考书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