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汉原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原陵map
Remove ads

汉原陵中国汉光武帝刘秀及其皇后阴丽华的合葬陵园[1][2],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的邙山。原陵于建武二十六年(50年)开始营建[3]曹丕提到原陵曾经被盗掘[4]

事实速览 邙山陵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汉原陵的具体位置目前存在争议,其墓址曾长期被认为是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合乡铁谢村。该墓冢俗称“刘秀坟”,面积4.6公顷,南依邙山,北靠黄河,墓高20米,周长500米。墓前建附属建筑物。2001年,“刘秀坟”以“汉光武帝陵”的名称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邙山陵墓群。然而,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关于原陵的位置也有大汉冢和722号汉代大冢等说法[5]

位置争议

北宋开宝年间,在孟津县铁谢村的“刘秀坟”立有《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祠碑》,因此自宋朝以来,“刘秀坟”长期被认为是汉原陵的所在地。2003年起,随着对邙山陵墓群开展的一系列调查与勘测,也有一些考古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5]

铁谢村“刘秀坟”的位置与古籍记载存在出入,据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原陵“东南去雒阳十五里”,而“刘秀坟”与汉魏洛阳故城的距离远远大于十五里。而且铁谢村海拔较低,距离黄河较近,被认为不符合帝王择陵的条件。因此,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铁谢村的“刘秀坟”并非汉原陵,而可能是北魏期间建造的方泽坛[6][7][8]

关于汉原陵的位置,目前以两种观点为主。第一种观点认为大汉冢(也被认为是汉安帝恭陵)为原陵。根据《古今注》和《帝王世纪》等古籍记载,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约149.98米,是东汉帝陵中最大的封土,与大汉冢的156米直径相仿。另外,大汉冢的封土附近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建筑基址群,附近还采集到有“汉室中兴”的字样的残碑,都是大汉冢为汉原陵的例证[8][9]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位于朱仓村的722号汉代大冢为原陵,而与之相邻稍小的707号汉代大冢则为后陵。根据文献记载,东汉帝陵中只有原陵的陵园设有垣墙,而目前只有722号汉代大冢的陵园周边发现有夯土基槽。另外,该冢的陵园布局体现了西汉帝陵制度的诸多遗留,可被看作两汉陵寝的过渡阶段。东侧的朱仓村也曾采集有“原陵监丞”封泥。这些都表明722号汉代大冢可能是原陵[5][10]

2022年4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主办了“东汉邙山五陵陵位论争”线上考古沙龙,有国内数家考古机构参与。围绕五座东汉帝陵的陵位争议,与会考古专家形成了两种观点,分为甲乙双方进行了讨论。最终评议人均倾向于乙方观点(原陵:722号汉代大冢、恭陵:大汉冢、宪陵:二汉冢、怀陵:三汉冢、文陵:刘家井村大冢),但同时也强调这只是阶段性认识,仍需要通过更多的考古成果进行验证[5]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