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漳州话语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漳州话语法》(原标题: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是由驻菲律宾的道明会传教士以西班牙语撰写的闽南语语法书,方便与生理人沟通。现存4大版本,最早属1620年手抄本。[1][2]
版本学与发挖
第一个手抄本是1620年的手抄本、也是最详尽的版本。著作者不详,使用西班牙语书写,各章节均有附注汉字。此版本的特点是有道明会士Melchior de Mançano、Fray Raymundo Feijoo的名字。由于Melchior de Mançano在1627-1629年在马尼拉审议庭任出版审查官并在任内身亡,估计他在任内读过此抄本并寄去欧洲。[1][3]抄本后来藏于道明会在巴塞罗那的修道院Convent de Santa Caterina,修道院的Fray Raymundo Feijoo在抄本着上其名字,由于他死时职级低微,估计他年轻早逝,还没来得及去亚洲。[3]修道院在1836年被政府没收财产,抄本转藏于巴塞罗那大学图书馆至今,1990年代初由Alain Peyraube在图书馆发现。[4]2018年台湾印刷刊行了抄本的影像。[1]
第二个手抄本藏于大英博物馆,跟巴塞罗那大学版本同源,但只有第一章附注汉字,也没有署名,只能判断年代比巴塞罗那大学版本晚出。1967年由Piet van der Loon发现。[3][1]
第三个手抄本是拉丁语译本,内文仅保留部分汉字。在标题页标明是1688年9月20日由Andreas Cleyer从热那亚寄给Mentzelium氏(Mencelius),后者在1690年才收到并藏于柏林王家图书馆。[5][2]Andreas Cleyer在1660~1680年代在荷属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任军医,他拿到的手抄本可能是由马尼拉传到巴达维亚的。此抄本现藏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Hunter图书馆,均为18世纪苏格兰医生William Hunter的收藏。[2]
第四个也是拉丁语译本,内文省略所有汉字,1730年印刷为《Museum Sinicum》文集的一部分,著者是德国汉学家Theophilus S. Bayer。[1][2]
Remove ads
内容架构
全书除前言外,共分九章。介绍漳州话的:1.声调、2.人称代名词、3.动词、4.副词、5.否定句、6.问句、7.数字一至一万、8.数量分类词(如四门铳、四领皮)的说法、9.年月的用语。[1]
在语法研究史的地位
最早对任一种汉语语法的传世著作,正是西班牙道明会描写闽语的《漳州话语法》的1620年手抄本。[4]另外,道明会在16~17世纪菲律宾写成至少14部已失传的闽南语语法书,以及十多本已失传的官话语法书,现今只知其书名。[6]其中高母羡于1590年前后撰的《Arte de la china》就比《漳州话语法》更早,但《Arte de la china》也可能只是辞典。[7]关于文言语法、官话语法、吴语语法、粤语语语法等的研究史综述,参见汉语语法研究史。
学术研究
2009年Henning Klöter注释了《漳州话语法》。[8]
《漳州话语法》与《漳州话词汇》(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Chio Chiu)都是学者研究17世纪菲律宾的漳州籍常来人移民语言的重要文献[9]。
注释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