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文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文渊(英语:Wen-Yuan Pan,1912年8月27日—1995年1月3日),生于中华民国江苏省苏州市,电子学学者与半导体工程师,为台湾早期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杰出巨大贡献。
生平
江苏苏州人[1],1931年毕业于秀州中学,1935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1937年,公费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1],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2],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曾为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提出不少建议,让胡定华因此尊称他为“台湾半导体之父”[3]。
1974年,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微波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渊受到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等人的邀请回台,对当时台湾提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他对行政院秘书长费骅与经济部长孙运璿等人提出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做为未来台湾新兴工业发展方向,以技术密集的工业定位取代过去加工出口区式的劳力密集工业定位。他说服了当时中华民国的行政院长蒋经国,而获得上千万美元的经费进行技术移转。
1968年,他与孙运璿、李国鼎等人发起以海外华人为主要成员的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TAC)成立,由潘文渊担任领导人,提供台湾发展电子工业的技术咨询。
1995年1月3日,在美病逝,享年83岁,同年10月4日获中华民国李登辉总统颁赠褒扬令。1996年,工研院为纪念台湾“集成电路之父”[4],于工研院内成立“潘文渊文物纪念馆”,并由胡定华等人发起成立“潘文渊文教基金会”。
Remove ads
潘文渊奖
为表扬长期对我国科技产业发展之开拓或推展有杰出、卓越贡献之终身成就奖,潘文渊文教基金会于2001年(集成电路技术引进台湾25周年)时设立。[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