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澄海行政区划沿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澄海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东部,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初置县,1994年4月18日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1月19日撤市设区[参1],现为汕头经济特区的一部分,行政区划经历多次演变。

明清时期

Thumb
清嘉庆澄海县疆域图

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划潮州府海阳县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阳县的蓬州、𬶍江、鳄浦等三都,饶平县的苏湾都,共7个都八十二图(乡)一百三十四村置澄海县,县名取“澄靖海氛”之意,治所设于下外莆都之辟望村(今澄海区中心城区),隶属潮州府。嘉庆十九年(1814年)时澄海县划分为2个乡,7个都.58个图,138个村。

更多信息 乡, 都 ...
Remove ads

民国时期

抗战以前

民国3年(1914年)置潮循道以辖粤东二十五县,治所设于澄海县汕头埠,民国9年(1920年)撤潮循道改设潮梅善后处,澄海县属之。民国10年(1921年),澄海县废都设区,全县划为在城、上外、中外、苏南、东陇、樟林、上蓬、下蓬、鳄浦、𬶍江十区。同年,汕头埠、崎碌、妈屿和龙眼、长厦、新湖、陵海、炮台、华坞、浔洄等村共面积17.75平方公里析出成立市政厅(汕头市),与澄海分治。民国11年(1922年)始实施保甲制。民国l4年(1925年)撤潮梅善后处并成立东江行政善后处,后改为东江行政委员公署,澄海属之。民国18年(1929年),上外、中外2个区合为上中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全县各级实施自治,全县设九区,辖116个乡2个镇,并改隶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3年(1934年)增设至120个乡2个镇。

更多信息 区, 乡镇数 ...

民国25年(1936年),𬶍江、鳄浦2个区合并为𬶍浦区,同年改隶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战时期及抗战后

民国26年(1937年),全县整编为3个区,即第一区(在城与上中2个区并)、第二区(苏南、东陇、樟林3个区合并)、第三区(上蓬、下蓬、𬶍浦3个区并),共辖62个乡,6个镇。民国27年(1938年),𬶍浦从第三区析出为第四区,时全县四区分56个乡,6个镇,至民国29年(1940年)再度调整为63个乡镇。

更多信息 区, 乡镇数 ...

民国35年(1946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27个乡,4个镇,辖231个村镇。民国36年(1947年)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全县复划为4个区,辖27个乡,4个镇。民国38年(1949年)4月,广东省政区扩编,澄海划归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更多信息 乡, 辖村数 ...
Remove ads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共和国初期

1949年中共建政后,澄海全境划为附城、苏南、苏北、上华、上蓬、下蓬、𬶍浦以及隆都(当年自饶平县划入)八区,同时将隆都区的厚洋堤村划归潮安县,并将潮安县的溢洋和东山两村划入。1949年12月3日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成立,1950年2月10日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同年10月1日又改设潮汕专员公署,澄海县先后属之。1951年5月因土地改革需要新置海滨区及溪南区,海滨区辖苏南区的南湾乡、北湾乡和四联乡、上蓬区的建南乡和建北乡、附城区的秀水乡6个乡,溪南区辖苏北区的银砂乡、水南乡、埭头乡、和浦乡、岱美乡、新联乡,同时划隆都区的十五乡归苏北区。同年,附城区改设城关镇。1951年7月,粤东办事处成立,次年澄海县属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属潮汕专员公署。是年,全县共设1个区级镇和9个区,辖74个乡和4个乡级镇。

更多信息 区(镇), 乡(镇)数 ...

1952年6月南澳县撤销建制,改称为澄海县特区(因国务院没有批准,没有对外公布),全区成立7个行政乡,即隆东、隆西、东山、西山、云澳、深澳、青澳。1953年5月,南澳恢复县级建制,特区撤销。

更多信息 区(镇), 乡(镇)数 ...

1953年,辟下蓬区的金砂村和𬶍浦区的大窖村、岐山新村划归汕头市郊区,城关镇和上华区合并称第一区,苏南区称第二区,溪南与苏北合并称第三区,隆都称第四区,上蓬区称第五区,下蓬区称第六区,𬶍浦区称第七区,海滨区称第八区(划出东湖、外埔、宁美、港口4个乡归第一区,南湾、北湾2个乡归第二区。上蓬区的洲畔村归第八区),全县设8个区,辖123个乡3个乡级镇。1956年3月,实行撤区并乡,撤销原有8个区建制,将123个乡和3个乡级镇并为42个乡和2个乡级镇:
乡级镇:在城镇、东陇镇
:埔美乡、信宁乡、龙田乡、冠山乡、夏塘乡、沙坝乡、程洋冈乡、涂城乡、永新乡、潮港乡、槐泽乡、德邻乡、湾头乡、和州乡、南砂乡、银沙乡、塘陇乡、盐灶乡、鸿沟乡、樟林乡、十五乡、南溪乡、北社乡、店市乡、樟籍乡、风窖乡、李厝乡、龙头乡、北中乡、东南乡、洲畔乡、百二两乡、渔洲乡、鸥汀乡、浮陇乡、官埭乡、岐山乡、月浦乡、蓬洲乡、玉井乡、大场乡、𬶍西乡
同年11月16日澄海县始属汕头专区。 1957年1月,以上原有的42乡和2个乡级镇被并为2个乡级镇和23个乡,合并方案如下:

更多信息 新设乡(镇), 原乡(镇) ...

1957年12月再度缩编,全县分城关镇和上华、苏南、隆都、溪南、苏北、海滨、外砂、下蓬、𬶍浦9个大乡,其中下蓬、𬶍浦2个大乡于1958年3月划归汕头市。

Remove ads

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8年9月15日,澄海县人民公社成立,撤销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并照搬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形式,将全县改编为4个支队,46个团,550个连,4130个排。第一支队包括今莲上、莲下、湾头、溪南4镇,第二支队包括今东里、盐鸿、隆都3镇,第三支队包括今澄城、上华2镇,第四支队包括今外砂、新溪2镇。1959年1月澄海撤县并全部并入汕头市郊区,并于5月将各支队依次改名为苏南公社、苏隆公社、澄海公社、外砂公社,其后陆续分拆。
1959年11月,汕头市析澄海、苏南、苏北、溪南、隆都、上华、坝头7个公社复置澄海县。1961年4月,外砂公社划归澄海县,并于同年6月将其分拆为外砂公社和新溪公社;10月4日又将苏北公社分拆为东陇公社、盐鸿公社、十五乡公社;1964年7月3日再从城关、东陇两公社中分别析置城镇、东陇镇两镇。1965年,下蓬、𬶍浦、岐山、官埭四公社陆续划归澄海。1967年3月22日汕头专区设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澄海属之,同年3月16日改隶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更多信息 镇, 居民办事处个数 ...

1968年苏南公社易为东方红公社;1969年5月,东陇镇并入东里公社(由东陇公社改名所得);1970年2月16日,在城镇并入城关公社,下蓬、官埭并为下蓬公社。1972年12月26日,将东方红公社分拆为莲上、莲下、湾头三公社。1974年1月,城关公社分拆为在城镇和城关公社;东里公社分设为东里镇和东里人民公社。同年下蓬、𬶍浦、岐山3个公社划归汕头市郊区。

Remove ads

改革开放时期

1977年4月,城关公社和在城镇合并,成立在城镇人民政府,同年5月4日改称城关镇;1980年5月15日,东里公社和东里镇合并,成立东里镇人民政府。1980年1月1日改隶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地市合并,澄海县归汕头市管辖。

1984年行政区划制度改革,重新设区建乡,设11个区和2个区级镇,合130乡、1乡级镇,8居民办事处,30管理区。

更多信息 区镇, 下辖政区数 ...

1986年11月开始大规模撤区置镇,先后撤销乡130个和乡级镇1个店市镇)建制,设13个镇,撤并中原属隆都区的下西乡也被划归新置的东里镇。

更多信息 镇, 村委会个数 ...
澄海区现行行政区划
Remove ads

县级市时期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56号)澄海撤县设澄海市,由汕头市代管,行政区划不变。同年,十五乡镇更名为莲华镇。1996年2月29日,澄海市撤销市区澄城镇建制,将其区域和上华镇划出的冠山等11个乡一起,分设澄华、凤翔、广益三街道,全市辖3街道12镇。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澄海市坝头镇和湾头镇建制,将其管辖的行政区域分别并入凤翔街道和莲下镇,全市辖8镇3街道办事处。

市辖区时期

2003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调整,澄海将外砂、新溪两镇划分至龙湖区,同时撤市设立澄海区,成为汕头市辖区。

2007年底,澄华街道在新城区增设华文、华冠两社区。2010年6月9日,澄海区调整了澄华与广益两街道的行政界线,将宜馨花园、御景苑、金裕苑等住宅区划入澄华街道(属华冠社区)[参2]

澄海区现辖3个街道(凤翔澄华广益)、8个镇(莲下莲上莲华东里溪南盐鸿上华隆都)。

更多信息 镇, 社区数 ...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