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澳洲野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丁格犬(学名:Canis lupus dingo)是一群史前已经野化的犬,是狼的次级亚种,可能源自伊朗狼(Canis lupus pallipes),尽管丁格犬或叫做澳洲野犬[来源请求],但其分布并不限于澳大利亚,也不是澳大利亚的原生物种。
Remove ads
分布
丁格犬生活在澳洲各处,可居住在草地、沙漠、森林甚至湿地里。
分类
考古证据显示丁格犬至少在3,500年前,就随着来自亚洲的南岛民族来到澳洲,然后从此在澳洲独自演化下去,直到十八世纪欧洲人带着狗进入澳洲为止[7][来源可靠?]。欧洲来的博物学家听到当地人描述丁格犬的长相后,认为它们是一种新的犬科动物,给了它Canis dingo这个学名。至于被人类驯化的狗,学名则叫做 Canis lupus familiaris,一看就知道是一种狼的亚种(狼的学名是Canis lupus)。
不过科学家对丁格犬在生物学上的定位一直有意见,因为始终没有找到早期的实体样本,当初光靠几张画像跟口述外观定下的学名,很难说就是正确反映了它的出身。目前科学家最为普遍接受的丁格犬学名是Canis lupus dingo,认为它们是从亚洲狼演化而成的一个亚种;最近的研究则指出丁格犬、狗跟狼,全都是源自同一遥远先祖的表亲。
不过长年研究野生丁格犬的雪梨大学野生动物学家马休·克罗瑟 (Mathew Crowther) ,对这样的分类法并不满意。他认为从丁格犬直立的耳朵、浓密多毛的尾巴、以及可以回头狂吠的颈子研判,丁格犬应当视为一种澳洲特有的独特物种。然而由于这三百年来,丁格犬跟欧洲移民带来的狗交配,现在很难分辨出纯正跟混血的丁格犬。
Remove ads
特征
丁格犬是一个从未被彻底驯养的狗种[来源请求]。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在偏远的地方,与世隔离,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人类较少干预。它们没有距离相等的牙齿,也没有缩短了的吻突,这些特征可以把其他狗及其祖先伊朗狼区别过来。与狼一样,雌性丁格犬每年只有一次繁殖期。
起源
已知最早的丁格犬颅骨在越南发现约有5500年的历史,在东南亚其他区域有发现丁格犬的化石自5000到2500年之久,而澳洲最早的纪录是在3500年前。
丁格犬的起源始终无法确定,但应跟西南亚的狼只有关,并可能崛起于人类开始发展农业的同时。现代的看法认为现代的狗是由数支在不同时期和地区驯养的狼的混种,现代的丁格犬应是一种早期驯养的相当纯血统的狗品种后裔。在以色列发现14000年之久的类似丁格犬的骨骸,在美洲发现9000年的骨骸是人狼共生关系的证据,当东迁时半驯的犬只伴随他们,在美国东南发现的卡罗莱纳犬类似丁格犬,并拥有其他犬种没有的共同基因特征。
适应性
杂交、分布与栖地
犬科中“狼型犬科动物”是一群大型食肉动物,染色体数目都是 78,因此它们在基因上关系密切,并且有潜力相互交配,产下具生殖能力的杂交后代。在澳大利亚野外,存在着纯种野狗、野化家犬,以及这两者的杂交种,即野狗–家犬杂交后代。大部分关于野狗分布的研究,实际上关注的都是这些杂交种的分布情况。 欧洲人殖民之前,野狗分布于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它们并未出现在塔斯马尼亚的化石纪录中,因此推测野狗是在海平面上升、塔斯马尼亚与大陆分离之后才到达澳大利亚的。农业引进后,野狗的分布受到压缩;到 1900 年代初期,为了排除它们进入养羊区,建立了大型阻隔围栏,包括著名的“丁格围栏”。加上土地清理、投毒与捕捉,使得野狗与其杂交种在昆士兰南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州与南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原生栖地灭绝。如今,它们在新南威尔士大部分地区、维多利亚州、南澳东南三分之一,以及西澳西南角皆已消失。在西澳东部一半地区,以及与北领地、南澳交界地带,数量稀少。除了这些地区之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其他地方仍被认为常见。
澳洲野狗可被视为一种生态型(ecotype)或生态物种(ecospecies),已经适应了澳洲独特的环境。它们现今的分布涵盖多样栖地,包括东澳的温带地区、东部高地的高山沼原、澳洲中部的炎热干旱沙漠,以及北澳的热带雨林与湿地。野狗能够占据并适应这些栖地,可能也与它们与澳洲原住民的互动有关。
猎物与食性
澳洲联邦与各州政府曾进行一项为期 20 年的研究,调查野狗的食性。研究检视了共 13,000 份胃内容物与粪便样本。在分析粪便时,可以区分狐狸与野猫的足迹,避免将它们的样本误算进研究,但却无法区分野狗、野狗–家犬杂交种与野化家犬的足迹。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犬科动物捕食了 177 种猎物,其中包括:哺乳类(72.3%,71 种)、鸟类(18.8%,53 种)、植物(3.3%,以种子为主)、爬行类(1.8%,23 种)、昆虫、鱼类、螃蟹与青蛙(3.8%,28 种)。各地猎物的比例大致相同,但东北沿海与东南沿海吃较多鸟类,中澳则吃较多蜥蜴。大约 80% 的食物来源集中在 10 种动物:红大袋鼠、沼泽沙袋鼠、牛、暗色鼠、喜鹊雁、普通毛尾负鼠、长毛鼠、敏捷沙袋鼠、欧洲兔与袋熊。在所捕食的哺乳类中,大约 20% 可归类为大型猎物。 然而,哺乳类猎物大小的比例因地区而异:北澳热带沿岸:主要为敏捷沙袋鼠、暗色鼠与喜鹊雁,占 80% 的食物来源。中澳:欧洲兔取代了许多原生哺乳类,干旱时期则以牛尸为主要食物。巴克利高原:没有兔子,也没有任何单一原生物种主导,仅在长毛鼠大爆发时成为主要食物。福尔特斯克河地区:因缺乏小型哺乳类,红大袋鼠与普通大袋鼠成为主要猎物。纳拉伯平原:红大袋鼠与兔子为主要食物,兔子摄食量约为红大袋鼠的两倍。东澳温带山区:低坡主要吃沼泽沙袋鼠与红颈沙袋鼠,高坡则以袋熊为主。负鼠若在地面被发现,也常被捕食。沿海地区:野狗会巡逻海滩,食用被冲上岸的鱼、海豹、企鹅与其他鸟类。
Remove ads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