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灰磘港天封宫
台灣台南市廟宇,位於北門區玉港里,主祀李府千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封宫是台湾台南市北门区的一间庙宇,同时是旧时学甲十三庄中灰瑶港庄内的角头庙之一,主祀为李府千岁,同祀则有吴府千岁、太子爷、吴府夫人、观音佛祖等神祇,隶属于学甲慈济宫代表八个选区中的北门选区。[1]其行政区曾经规划为北门乡玉港村,后台南因县市合并之故北门升格为区,因此原村也改成里级单位,目前庙宇位于玉港里境内。[2]
建庙沿革
源于康熙五十年时有,来自大陆福建省南安县十八都打铁巷口的陈姓先人陈祯邓,当时来台开垦落脚在旧时学甲十三庄中的灰窑港聚落,先人来台前自其家乡迎请李府千岁同行,期许能庇佑来台时能平安顺利。由于灰瑶港初期的奉祀仅李府千岁,因而也就成为保护聚落的庄头神,为能有更多神祇对地方的护佑,其后又在乾隆29与37年(1764与1772年),分别雕塑吴府千岁、太子爷、吴府夫人、观音佛祖等神尊,其中,吴府千岁是分灵自南鲲鯓的代天府,另观音佛祖则是自屏东猪母耳分灵而来。嗣后,又因保生大帝为学甲十三庄的共同信仰,因而在乾隆50年(1785年)时雕塑来自慈济宫的保生大帝,又在乾隆53年(1988年)塑黑虎将军。[3][4][5][6]
初期天封宫的祭祀皆是以炉主模式来奉祀诸神祇,每年以掷筊选出值年炉主请回自宅中供奉,此一情形持续了一段甚长的时日,只是如此情形造成信众们参拜上的麻烦,再者随着同祀的神祇增多,除了日益增加的信众感到不便外,也因神尊的增加值年炉主们,也感到供奉神尊的场域日渐不敷使用。有鉴于这些的不便性,信徒们便于己未(1979年)年底倡议建庙,并于次年成立兴建委员会,且由众神祇中的吴府千岁亲自寻觅庙地。寻得庙地后于庚申年(1980年)农历六月进行破土开工,新庙采用南方形式的建筑,于次年(1981年)完工,同年进行落成与入火安座等仪式,至于庙名则是受玉旨命为天封宫。[3][4][5][2]
Remove ads
轶事
学甲锦湖里传统6个聚落中的小白米,虽庄头有共祀天上圣母、福德正神与四面佛等神祇,然而其聚落内并无属于本庄的公庙,并且也不与邻近的大白米聚落共用公庙。而是以拜天封宫为主,其原因乃是因小白米的先人是由灰窑港而来,故而至今仍是以母庄的公庙为祭祀对象。[4]
在庙庆的活动日期上,天封宫并非主祀李府千岁的圣诞日,或者是庙宇落成及安座之日,而是以来自南鲲鯓代天府分灵的吴府千岁圣诞以及观音佛祖得道日,即每年农历九月十五至十九之间的周日为庙庆日,而庆祝活动则是煮油与庄内平安绕境为主。[4]
天封宫所在之庄头原本与邻近玉旨宫同位于灰窑港境内,然在庄头名称的订定上出先纷争,当时的望人吴德与陈兴元两人各取一名,吴德取名为占山而陈兴元则取名为玉港,之后双方向南鲲鯓迎请旧三王来坐镇天封宫并请主事者掷茭,最后选中玉港为庄名。彼时吴德表示反对,因以港为地名港中有玉会不祥久必分家,其后灰瑶港也沦落分家的结果,目前天封宫为南安的陈姓所有,玉旨宫则属于中洲的陈姓以及杂姓。[7][2][8][9]
学甲集和宫的蜈蚣阵是一个相当传统的阵头,尤其至今仍是以人力出阵,不但是慈济宫上白礁与刈香活动中重要的阵头,近年更获得文化部重要文化资产保存的阵头之一。然而,此阵头的首次出阵,却并非是学甲慈济宫上白礁出阵,此阵头成军之后的首次出阵,乃是受灰磘港天封宫的邀请,应聘至本庙建庙庆成的平安绕境活动。[10]
Remove ads
图集
-
北门灰瑶港天封宫 - 空照
-
北门灰瑶港天封宫 - 神龛
-
北门灰瑶港天封宫 - 观音佛祖
-
灰磘港天封宫-庙庭全景
-
灰磘港天封宫-冠疏及装饰
-
灰磘港天封宫-正面
-
灰磘港天封宫-主祀观音佛祖金身
-
灰磘港天封宫-沿革纪念碑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