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熊希龄内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熊希齡內閣
Remove ads

熊希龄内阁,指民国2年(1913年)7月31日成立,民国3年(1914年)2月12日结束的以进步党领袖熊希龄国务总理中华民国政府内阁。内阁组阁于1913年9月11日,1914年2月12日被袁世凯总统解散,由孙宝琦临时内阁取而代之,前后共存在约5个月。

事实速览 熊希龄内阁, 建立日期 ...

成立背景

二次革命遭到镇压后,国会多数议席为国民党议员占有,国会内反对袁世凯的声音仍然很大。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却想方设法全面控制国会,为当选为正式总统进行部署。

当时国民党主张马上制定宪法,然后才选举总统,期望以宪法制约总统的权力。同时,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等联合组成进步党,与国民党抗衡。进步党认为应先选举总统后制定宪法。袁世凯因而积极拉拢国会内外国民党以外的政党和不同政见的人士。

民国二年七月,袁世凯委任进步党熊希龄国务总理,负责组阁,以换取进步党的支持。最终国会同意先选总统。

同年九月,袁世凯为取得正式大总统的职位,命令亲信组织包围选举场地众议院,强迫议员投袁世凯一票,否则不准离场。最后袁世凯获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后,国会订定了《宪法草案》。若“草案”顺利通过,将对总统权力加以限制。

袁世凯于是部署解散国会,以阻挠宪法通过。在同年十一月,他以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为罪名,下令革除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达议员总数之一半,令国会不能召开。

民国三年,国会遭到解散。

Remove ads

成立至解散

段祺瑞临时内阁之后,1913年7月31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任命进步党领袖熊希龄国务总理,组织内阁。熊希龄网罗各方人才,组成一个阁员个个名声显赫的内阁,号称为“名流内阁”、“人才内阁”。但是反对派却称之为“条例内阁”,因为熊希龄在任半年,颁布了许多重大的方针和条例,但是因为受制于袁世凯的巨大权力,无一能够执行。上任半年之后,熊希龄也因为热河行宫盗宝案丑闻等而辞职。

第一流人才内阁

这一任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被人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内阁本身没有实权,后袁世凯解散国会议会,“第一流人才内阁”倒台。

内阁成员

更多信息 职位, 姓名 ...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