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95年太平洋台风季
太平洋台风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95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1995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6月至12月期间形成。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系由东京台风中心命名,而在该地区的热带低压的编号都以 W 字母作结。而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压,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PAGASA)都会为它们订立一个菲律宾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同一个风暴有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Remove ads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PAGASA:Auring
PAGASA:Bebeng
PAGASA:Caring
海伦于8月7日在马尼拉以东约1190公里之西北太平洋形成一热带低压。它向西北移动,于8月9日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进入南海。8月11日,海伦在香港南偏东约380公里进一步增强为强热带风暴。翌日早上,它在广东惠州惠阳(香港之东北约60公里处)登陆。在内陆,海伦迅速减弱,并于黄昏消散。
PAGASA:Diding
8月17日,一个位于西沙以南约120公里之南海的低压区发展成一热带低压,被命名为伊文。翌日早上,伊文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动,并增强为热带风暴。在减弱为热带低压后不久,伊文于8月20日早上登陆雷州半岛。它迅速减弱并消散。
在香港,一号戒备信号在8月18日下午12时30分悬挂,当时伊文集结在香港之南偏西约510公里。一号信号在8月19日晚上11时45分除下,伊文继续远离香港。伊文于8月19日早上8时最接近香港,当时位于香港之西南约400公里。天文台总部在8月19日下午5时测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为1007.4百帕斯卡。
伊文的环流较为紧密,在吹袭期间,本地天气仍然良好,吹和缓东至东南风,离案风势间中清劲。在为伊文悬挂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期间,香港只测得微量雨量。在伊文影响期间,当地并无重大损毁报告。
Remove ads
PAGASA:Etang
PAGASA:Gening
一热带低压于8月24日形成,后于8月26日增强为热带风暴。肯特于29日迅速地增强为中心风力达150mph(241km/h)四级超级台风,随后吹袭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及台湾南部。后在8月31日登陆中国大陆邻近香港附近,并减弱为台风级别,中心风力为110mph。肯特造成52人同伤,损失$89百万(1995 USD)。
8月26日,位于西沙之东偏北约290公里之南海的低压区发展成热带低压洛伊斯。洛伊斯以时速10公里向西移动,并在翌日增强成强热带风暴。洛伊斯在8月28日登陆海南岛,造成严重破坏。约有17人被杀,九人受伤。多艘渔船在大风中翻侧。洛伊斯离开海南岛,于8月30日穿越北部湾,登陆越南北部,并迅速消散。
随着洛伊斯增强,一号戒备信号在8月27日下午1时15分悬挂。虽然洛伊斯向西穿越南海时从未距离香港少于530公里,但其广泛环流令港内风势清劲及疾劲,离岸及高地风力更强,间中亦有狂风骤雨。随着洛伊斯在海南登陆,一号信号在8月28日早上9时35分除下。洛伊斯在8月26日下午2时左右最接近香港。天文台总部在8月26日下午4时及下午5时测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为1002.6百帕斯卡。
除了在长沙湾有檐蓬怀疑被强阵风吹走外,洛伊斯影响期间并无重大损毁报告。
Remove ads
PAGASA:Helming
莲娜于9月2日在马尼拉之东偏南约970公里处形成一热带低压。两日后,它在菲律宾登陆,有五人因船倾侧而丧生。与莲娜相关的大雨触发了皮纳图博山的泥石流,掩埋了约700栋房屋。莲娜在9月4日下午进入南海,最初向西移动,但翌日又转向西北移动,它增强为热带风暴。莲娜在海面稳定移动,于9月7日在雷州半岛登陆,并于当晚在内陆消散。在中国,并无与莲娜通过相关的重大损毁报告。
在香港,莲娜到达香港以南时,一号戒备信号在9月6日早上9时45分悬挂。9月6日至7日,离岸及高地间中吹强风。由于雨区主要集中在其南面,莲娜只为当地带来了几阵狂风骤雨。莲娜在9月7日清晨5时左右最接近香港,当时位于香港之西南约380公里。随着莲娜在雷州半岛登陆,一号信号在9月7日早上10时15分除下。天文台总部在9月6日清晨4时、5时及6时测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1003.4百帕斯卡。
在莲娜影响期间,当地并无现明显受热带气旋破坏。
PAGASA:Ising
PAGASA:Luding
9月16日,莱恩在西沙之南偏西410公里处发展为一热带低压,在几乎停留不动三日后,莱恩在9月19日开始向北移动并达到台风强度。它于9月20日以东北路径穿越了南海北部。9月22日,莱恩掠过台湾南部,至少4人死亡,亦中断了约两万户家庭的电力供应。莱恩的环流亦影响菲律宾北部,有渔船在大浪中翻侧,三名渔民死亡。
莱恩加速向东北移动,于9月24日清晨横扫日本南部,并于当日下午在日本海变成温带气旋。莱恩在日本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一名老妇死亡、五人受伤、三人失踪。950多栋房屋被淹没,大约17400户家庭的电力供应被中断。
莱恩的路径很不寻常,因为它从西南至东北靠近华南海岸。在香港,一号戒备信号在9月19日晚上10时15分悬挂,莱恩开始向北移动。9月20日,它在南海上转向东北移动,并于翌日清晨加快。这条路径使当地避过受莱恩的烈风及普遍强风吹击,当时莱恩是一股成熟台风。但当莱恩穿越南海北部时,它环流边缘为香港高地及离岸带来强风,虽然莱恩在穿越过程中仍与香港保持相当距离。9月21日清晨5时,莱恩最接近香港,当时位于香港之南偏东约400公里。一号信号在9月21日早上11时正除下,当时莱恩集结在东沙以南约140公里,不再对香港构成威胁。天文台总部在9月21日下午3点测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为1006.8百帕斯卡。
在莱恩影响期间,香港并无重大受风暴破坏的报告。
PAGASA:Mameng
9月28日,斯宝在马尼拉之东偏南约1170公里形成一热带低压。它向西偏北移动,在随后两日横扫菲律宾,对那些岛屿造成严重破坏。大雨触发了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及皮纳图博山的泥石流,至少有100人丧生、另有100人失踪、234000人无家可归。斯宝于10月1日离开菲律宾,进入南海。在10月2日下午达到台风强度后,斯宝向西偏北移动,然后在10月3日清晨转向北偏西移动。它于当日下午在广东西岸登陆,并于翌日在内陆消散。
PAGASA:Neneng
PAGASA:Oniang
PAGASA:Pepang
PAGASA:Rosing
台风安琪拉是一股非常强大的五级台风,其最高持续风速达到180英里每小时(290公里每小时),最低气压低至910毫巴(百帕斯卡)。
安琪拉影响了菲律宾中部地区,并为该区造成巨大损失。安琪拉造成93.3亿比索(约3.15亿美元,两者均以1995年计算,下同)的经济损失,并带走了936条人命。安琪拉是继1987年的台风妮娜以来,直接影响菲律宾最强烈的台风,直到2006年台风西马仑吹袭菲律宾为止。
PAGASA:Trining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除了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压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PAGASA:Sendang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