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牵亡歌阵
臺灣特有的陣頭表演藝術,多數於喪葬儀式中表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牵亡歌阵是台湾特有的阵头表演艺术,多数为于丧葬仪式中演唱牵亡歌的形式,盛行于浊水溪以南的地区,牵亡歌阵成员一般由五到七人组成,乐师与法师由男性担任外,其他三人皆由女性扮演,演出中围绕着香亭(歌棚子),手持法器、手物,以说唱、歌舞表演、演出超渡、劝亡、开路关、送亡灵平安前往西方等等内容,反映出台湾民间普遍认定“灵魂不灭”、“死后审判”和“因果轮回”等观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7月29日) |
概要
牵亡歌阵是台湾特有的阵头表演艺术,多数于丧葬仪式中表演[1]:1,表演中具有剧情(牵引亡魂到西天极乐世界的过程)、有角色的扮演、曲调的演出、有身段做表,以“落地扫”的形式表演,演出中亦有观众(丧家家属)观赏,已具有戏剧的雏形,因此将其归类为歌舞小戏的一种[2],兼具引领亡魂前往西方极药世界的法事科仪[3]。演出最主要的目的,是借由神明的引导,带领死者亡魂通过阴司地府,前往西方极乐世界[2]。
起源
牵亡歌阵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为源自中国大陆,二为在台湾由说唱、戏曲或艺阵转为丧葬仪式说[2],三为道教仪式与故事情节起源[1]:12,亦有学者综合上述说法后与考证后指出,牵亡歌阵的起源与形成,是以民间信仰结合宗教丧葬仪轨为发想结合福建传入台湾之“落阴歌”的部分形式,结合说唱、歌仔戏与车鼓阵音乐等表演方式,以宗教之“荐亡”仪式为载体,而形成为“牵亡歌阵”丧葬仪式[1]:40。
盛行区域
牵亡歌阵盛行于浊水溪以南的地区,其范围涵盖云林县褒忠乡、东势乡、土库镇、四湖乡、口湖乡,嘉义县朴子市,台南市柳营区、下营区、麻豆区、西港区、善化区,鲲鯓地区,高雄市阿莲区、弥陀区,高雄市草衙等地区,以及屏东县有零星分布[4]:24。其中以台南市下营区与善化区最多,被谓是“牵亡歌阵”的大本营;至于台北地区的“牵亡歌阵”,则多来自于南部地区[5]:35。
演出场合
牵亡歌阵通常是由亡故者的女儿子[6]:43、儿子[5]:35所聘请,用于丧葬场合之中。也有出现于庙会庆典与婚礼前一天晚上“拜地府的场合”的说法[2],但此场合因现今的婚俗中没有牵亡魂拜地府的仪式,而遭受质疑[4]:23。
成员
牵亡歌阵成员一般由五到七人组成,成员名称、职掌与服装在文献、中南部与北部之间有着不同的说法[4]:26,下列为较普遍性的说法,成员有法师、老婆、尪姨(倒退)、小旦与乐师,其中说唱、歌舞表演是由法师、尪姨(倒退)、老婆、小旦演出,而乐师主要负责音乐伴奏[1]:4,除乐师与法师由男性担任外,其他三人皆由女性扮演[5]:35。
法师:又称“红头法师”,是演出中最为重要的角色[7],法师头系红巾戴法冠(或称“法眉”、“额眉”、“额帽”),腰系龙虎裙[5]:48;左手持“龙角”、右手持“帝钟”,演出中拍几下奉旨,演出时站在“歌棚仔”的后方(面向灵堂的方向)[6]:38。
老婆:又称“娘妈”、“阴阳坛娘妈”、“大嫂”,演出中站在“歌棚仔”的右方,法师的右方[6]:40,是扮演带领亡魂过关、过十殿的角色[7],演出中上身穿黑色或蓝色对襟古衫,下身是上裙下长裤,念口白时敲打乌锣,歌唱时则左手拿丝巾,右手持羽扇[4]:26,象征人生的老年阶段[7]。
尪姨:又称“倒退”[6]:39,演出中站在法师的对面,“歌棚仔”的前方,并倒退行走[6]:39,是扮演阴司路上开路、引路的角色[7],上身穿青色对襟古装,颈系红披,下身是上裙下长裤。演出时双手拿“黄金古仔钱”(黄色冥纸),不时焚烧,表示向沿途小鬼买路[6]:39,象征人生的青年阶段[7]。
小旦:又称“秀娘”,演出中站在法师的左方,“歌棚仔”的左侧[6]:41,扮演随从的角色[7],亦有人认为是扮演亡者的配偶[4]:27。演出中上身穿白色对襟古衫,下身是上裙下长裤。念口白时敲打木鱼,歌唱时则左手拿腰巾,右手持彩扇[5]:57,象征人生的少年阶段[7]。
乐师:负责演出全场的音乐伴奏[6]:42,人数通常为一人,主要乐器为三弦[5]:60,二人时加入胡琴或月琴伴奏,若只有一位时,则只弹三弦[4]:27。
Remove ads
牵亡歌阵演出中,所用道具可分为香亭(歌棚子)、法器、手物与乐器[4]:30。
香亭又称歌棚子[4]:30、歌亭,是“牵亡歌阵”最主要的道具,是上下两层的四角亭造型[4]:30,亭高约160公分,屋脊两端上跷,亭檐下方横挂布帘[7],布帘上用“孝思堂”[6]:53、“阴阳相会”、“迎归乐国”、“接引西方”之类的佳句联对装饰,香亭上放置一个香炉;下层安置扩音设备[6]:53,用布帘遮盖。演出时四位成员环绕香亭,法师与尪姨、娘嬷与小旦,两两相对,其方位是法师右侧为娘嬷,左侧为小旦,对面为尪姨,以保护亡灵[5]:68。
法器又称“五宝”,分别为龙角、帝钟(又称法铃、法钟)[6]:54、奉旨、法索[5]:62乌锣与木鱼,于演出里分别由法师、老婆与小旦使用[4]:31。
手物是指演出中由表演者所拿道具或装饰物,演出中老婆左手持四串巾(丝巾)、右手持的羽扇;小旦左手则持腰带(系于腰间)、右手持彩扇;倒退手持黄金古仔钱[4]:32。
乐器:为乐师所使用的三弦、二弦、大广弦、胡琴或月琴等之类的传统乐器[4]:32。
Remove ads
演出
牵亡歌阵的仪式说法众多,会视当地风俗、丧家的意愿或葬仪社的安排作出调整[6]:46,在不同时间,地点安排演出,概略而言约是于头七、出殡前日傍晚、出殡当日早上、出殡当天迁棺前后、出殡途中、下葬(入圹)前与返家途中[4]:25。仪式中以歌舞、法事、小戏及杂技等方式演出超渡、劝亡、开路关、送亡灵平安前往西方等等内容[1]:4,早期演出时间约为3-4小时,近年来随着丧葬习俗的不同,多有删除或缩短,目前约于1-2小时内结束[6]:46
演出仪式各团略为差异,但一般而言仪式为: 请主名单、请营调兵、请各方众神、开路关、献纸钱、五代英雄、游五殿、游十殿、游十二月花园、六角亭(观音佛祖亭)、拜观音、奠酒、唱目连经、辞神[1]:4-5。
演出过程中,法师、倒退、老婆与小旦四位围绕香亭[7],法师站在“香亭”后面,面向灵台;倒退则是隔着“香亭”对向法师,背向灵堂;老婆站在法师右边;小旦站在法师左边[4]:33。由法师担任念白、主唱的工作,配合剧情吹龙角、摇帝钟、拍法旨;老婆、倒退与小旦,则是配合法师作对答、轮唱与齐唱[5]:35,舞步以垫步、踏与双膝旋转,并扭腰和臀部,双肩作圆形舞动,双手挥舞手物[7]。
2020年代爆红的台湾音乐剧《劝世三姐妹》[8]将牵亡歌阵带入舞台剧里。2024年中华民国文化部带领风中灯牵亡歌团[9]于巴黎文化奥运(Olympiade Culturelle)[10]将牵亡歌阵介绍给世界各国。[11]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