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独立式洋房
住宅的分类方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独立式洋房(英语:single-family detached home),又称单户独立住宅(英语:single-detached dwelling)、单户住宅(英语:single-family residence)或独立屋(英语:separate house),是一种独立存在、不与其他住宅单元共墙的住宅建筑形式。此类住宅通常为单一家庭或户主专用的居住单元,与多户住宅或公寓大楼等集合式住宅相对[1]。

在法律或统计定义上,“独立式洋房”的具体涵义可能因国家或地区而异,但一般包含两个核心特征。首先,“单户住宅”指该建筑物仅由一户家庭长期居住,内部仅设有一个完整的居住单元,包括厨房、浴室与卧室等生活设施。有些地区允许增设地下室套房或附属住宅单元(accessory dwelling unit,ADU),仍可归入单户住宅的范畴。该类住宅通常不包含旅馆、宿舍、寄宿公寓或出租式公寓住宅[2]。
其次,“独立”(detached)意指该建筑四周与其他建筑物完全分离,不与邻屋共墙。这一特性将其与复式单位(duplex)、三联住宅(triplex)、四联住宅(fourplex)、联排别墅(townhouse)、排屋(terraced house)及公寓楼宇等区分开来。独立式洋房可四面临空,通常拥有自家庭院、车道或车库等附属空间[3]。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独立式洋房通常属于低密度住宅区,其建筑分布疏散、占地较广,对市政服务、道路与公共设施的需求相对较高。由于每户住宅多为私人土地所有,独立屋区往往具有较高的隐私性与居住自主性,但同时也意味着基础建设成本与能源使用相对增加[4]。在北美,多数独立式洋房建于比建筑本体面积更大的地皮上,房屋周围的空地在美式英语中称为“yard”,在英式英语中则称为“garden”。许多独立屋设有独立或附建的车库,而当车库正面朝街并突出于屋体时,此类建筑设计有时被戏称为“突鼻屋”(snout house)。
各地对此类住宅的称呼有所不同。在美国与加拿大,常称为单户住宅“single-family home”或“single-detached dwelling”;在英国则多使用“detached house”;新西兰则称作“separate house”。在英国,“single-family home”一词并不常见,仅因网络或美国媒体的影响而被部分使用。英国的住宅分类主要区分为“house”(包括独立屋、半独立屋与排屋)与“flat”(即公寓),不同于美国常见的依家庭数量或所有权形式区分。在某些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澳洲的市郊地区,独立式洋房是最常见的住宅类型之一,同时亦象征中产阶级的居住标准。然而,在土地资源有限或人口密集的地区,例如大都市的市中心地段,独立屋比例相对较低,多数居民以公寓或集合式住宅为主要居所。[5]。
Remove ads
历史
今天的独立式洋房的先驱者是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建筑。 与此相应,随着中产阶级小家庭的发展,上层中产阶级别墅于19世纪首次创建。独立式洋房的起源一方面源于19世纪上层中产阶级的别墅,具有历史性或古典主义风格,另一方面源于世纪之交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花园城市运动的影响。
优点和缺点
- 建造成本:独立式洋房一般只有一到四层,不需要挖掘较深的地基,同时由于是低层结构,可以用木材、强化纸板、塑料等材料建造,减少对水泥和钢材的依赖,而这两种建材在很多国家是十分昂贵的,而且其生产过程会污染环境。
- 丰富多样的外观:由于大部分独立式住宅只有一户家庭居住,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房屋外部进行变更,比如色彩和装饰构件等。如果是购买土地自己建造的独立式洋房,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外观样式和风格。
- 隐私性好:由于一般的独立式洋房都有院落,因此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由于不会有其他家庭居住于其上下楼层,因而不会出现噪音扰民问题。
- 减少对当地交通的负荷:一般的独立式洋房社区是低密度社区,这意味着每单位面积上的人口容量少,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的使用量也较少,所以这种社区不需要太宽的道路就能减缓堵车问题。
- 有扩张潜力:建筑物周围的整个空间对所有者和家庭来说是私有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国家/联邦,州/省和地方法律),如果需要更多房间,则可以在现有房屋上增加空间。
- 一些国家建设较早的独立式洋房社区没有小区的概念,因此内部道路都是与公共道路联通的,所以他们通常也没有物业管理费,例如与共管公寓和联排别墅有关的费用。这些通常被认为是优势。
由于独立式洋房通常建在土地更丰富的地方,因此每平方英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尽管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房屋存量和土地供应量)。这主要是由于建造房屋的土地成本较低。
- 维护成本高:独立式洋房一般只属于一个家庭,对于住户,房屋内外立面、院落、车道等都有维护成本,这些维护成本完全被转嫁给唯一的住户,所以维护成本高于单个公寓类型的住宅单元。
- 浪费土地:由于独立式洋房社区容积率很低,因此建设同样户数的社区需要比公寓社区大的多的土地,在一些国家比如日本会导致农业用地受到侵蚀。因此一些国家比如中国对独立式洋房的建设有严格限制,甚至于完全禁止。
- 降低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效率:由于这类社区人口密度很低,单个公共交通线路和单个站点无法覆盖大量人口,公交系统的运营亏损问题无法解决。美国就是典型例证,因为绝大部分社区住房类型是独立或半独立式洋房而且人口密度低,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远比亚洲和欧洲落后,只有纽约的曼哈顿能够支持公共交通,其他地区的公交系统则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运营。因为居住密度低,集中供暖可行性很低,每户住宅不得不依靠中央空调取暖,而向上下方向的能源损耗也导致了加热效率过低,能耗远高于公寓住宅。
- 资源浪费:相对于公寓,独立式洋房社区基本上每一户都需要单独的屋顶结构,而这意味着屋顶材料的消耗远大于同样户数的公寓楼。
- 间接造成城市空心化:早期城市因为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的出行范围受限,因此市区为了容纳更多人口建设了大量公寓,这种公寓空间和居住舒适度远比独立式洋房差,因此当科技水平提高、汽车普及后大批居民搬出市中心去寻找居住舒适度更高的独栋房,市中心人口大量流失并导致商业大量倒闭或撤离,税基收缩,城市的治安维护能力下降,导致犯罪率高企,这种情况在美国十分普遍,也就是郊区化。
但是,单户住宅也可以与封闭式社区相关联,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例如,阿尔法维尔,圣保罗)。美国一些地区的新建独立式洋房住宅社区也是封闭式的,不过一般是高档社区或者处于治安极差地区的社区才会采用这种形式。
Remove ads
分离房屋类型
房屋类型包括:
美国的住房形式主要是独栋住房。据统计美国的住宅单元中有83%是独栋房屋。
美国的独栋别墅一般称为Single Family House,种类十分复杂:
American Foursquare,又称美式四方屋,房屋布局一般是两层完整楼层外加地下室和阁楼。房屋楼层布局是简单明了的矩形,一楼通常是公共空间,如厨房,餐厅,客厅等,二楼则是卧室和卫生间。这种住房至少有2个卧室,有时候能达到6个卧室和2-3个卫生间。此类住房形式常见于1900-1940年间建造的住房,建筑风格上偏向于草原学派,外部装饰较少,简洁干净。
Craftsman,又称工匠屋,房租布局通常是两层,但二楼比一楼小很多,且二楼房间有不少是非完整房间,被房顶斜角切割。这种房屋风格流行于1910年以后,现在也很常见。建筑的结构复杂,但装饰物简洁,往往只使用木板或塑料板做外墙装饰。
Bungalow,又称简易屋,但类似于Carftsman,结构较复杂,装饰偏向于草原学派,二楼比一楼空间小,且大部分二楼房间不完整。常见于1910-1940年间,但近年也有新建。一般有2个卧室,但大的可以有4-5个卧室。一楼是公共空间,但也可以有卧室。
Georgian,也称Colonial,常见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下半叶,建筑风格仿照英国乔治时代的住房,一般是两层,阁楼空间宽敞所以也常被用于生活空间。房顶像谷仓,至少有一个壁炉。较大户型可以有6个卧室,但一般有3-4个。一般以砖结构为主,木质结构罕见。
Victoria,称为维多利亚风格住房,常见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建筑风格仿照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住房,特点是内外装饰十分华丽和复杂。建筑结构以木质为主。
Remove ads

日本将独栋住宅称为“一户建”(日语:一戸建て/いっこだて ikkodate */?),常见于都市中心部以外的住房区域。除了少数仿造西方风格的房屋外,日本的一户建以木结构为主,抗震性能优良。受限于日本地狭人稠的居住特点,日本的一户建并不像美国那样有大花园或院子,而且总面积普遍偏小,一般是80-140平米。户型一般是两居室或三居室。
由于建造简便和材料的性质,日本的一户建房龄大多不会超过40年,所以更新换代快。日本的一户建以传统风格为主,但近年来现代建筑风格的住房受到更多年轻人欢迎。但无论是传统或现代,日本的一户建往往都是内部都有新旧结合,既有传统的和室,也有西方式的洋室。和美国类似,日本的一户建每间卧室都有储物间,称为物入(储物间)或押入(放被褥的储物间)。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