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狼嘴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狼嘴龍屬
Remove ads

狼嘴龙属学名Lycorhinus)又名狼鼻龙莱克龙,是鸟臀目畸齿龙科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南非开普省艾略特组(Elliot Formation)上层,地质年代属于侏罗纪早期的赫唐阶锡内穆阶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Remove ads

正模标本(编号SAM 3606)是由M. Ricono博士所发现,化石包含了齿骨上颌骨。在1924年,Sidney Haughton替这些化石命名为狭齿狼嘴龙Lycorhinus augustidens)。属名意为“的鼻端”,意指其外形类似狼;种名意为“狭隘的牙齿”。因为拥有类似犬齿的牙齿,最初被误会属于犬齿兽亚目,但它们的下颌是由多块骨头组成,证明它们是一种爬行动物[1]

过去有三个种被归类于狼嘴龙,例如罗伯特·布鲁姆(Robert Broom)命名的L. parvidens;而Richard A. Thulborn在1970年将塔克畸齿龙改归类于狼嘴龙的一种[2],但这两种并没有被广泛接受[3]。Richard A. Thulborn在1974年命名的伴侣狼嘴龙(L. consors),在隔年被詹姆斯·霍普森(James Hopson)建立为醒龙属[4]

在1975年命名的羊毛龙Lanasaurus),是一个颌部骨头[5],被认为是狼嘴龙的异名[6]。它们是小型的草食性恐龙,身长约1.2米,大小接近畸齿龙,并拥有长的犬齿。研究人员根据羊毛龙的特征,间接发现狼鼻龙是畸齿龙的近亲。在1962年,Alfred Walter Crompton提出它们属于鸟臀目恐龙。Richard A. Thulborn曾在1971年建立狼嘴龙科(Lycorhinidae)[7]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提出狼嘴龙科的范围与畸齿龙科相同。

Remove ads

羊毛龙

在1975年,Christopher Gow将发现于相同地层的化石,命名为凿齿羊毛龙Lanasaurus scalpridens)。属名意为“羊毛蜥蜴”,是以古生物学家Alfred Walter Crompton的羊毛状胡须为名;种名在拉丁文意为“凿子牙齿”。正模标本(编号BP/1/4244)包含:部分下颌骨头、上颌骨,发现于自由邦省的艾略特组。每第三颗牙齿是新生长牙齿,呈现出牙齿会生长、替换的迹象[8]

Christopher Gow本人之后提出,羊毛龙的化石其实只是狼嘴龙的一个标本[9]。目前包含大卫·诺曼(David Norman)在内的许多科学家,也认同两者是相同动物[10][11][12][13]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