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学仲

中国书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学仲
Remove ads

王学仲(1925年9月23日—2013年10月8日),原名mǐn黾子,一作[1]笔名夜泊呼延夜泊滕固词人,晚号黾翁斋名泼墨斋己出楼[2],男,山东滕州人,中国书画家诗人文学家、文艺理论家。曾师从吴镜汀徐悲鸿李可染等书画家,擅山水、人物、花鸟。在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上皆有造诣,是“黾学”的创始人[3][4][5][6][7][8]

事实速览 王学仲, 字 ...

生平

早年

王学仲于1925年9月23日出生于山东滕县(现为滕州)[9],其认定自己属于琅琊王氏的后代的一个分支,与西晋王羲之同祖[1]。其名“黾”源于《诗经》中的“黾勉从事”一句[10]。其曾祖王启方是清末秀才,能诗善书;父亲王安履是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平日里喜欢诗词书法,专攻魏碑[11][10]。王学仲五岁学写字,六岁学画,七岁入学,在十几岁时常随其父到曲阜泰山邹县等地访碑问古,积累了大量的碑帖资料[10]

求学与任教

Thumb
1945年6月王学仲自北京京华美术学院毕业的毕业证书

1942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随邱石冥吴镜汀容庚等学习山水画,1949年应徐悲鸿之邀入北平国立艺专墨画科,1950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年画油画,曾受过徐悲鸿李可染等画家的传授指点,被徐悲鸿誉为“诗书画三怪”。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11]

1976年,王学仲参加了“中日书法作品展览会”,并在会中提出了“世界美术思潮东移”的观点[10]。1979年调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并为人民大会堂的厅馆创作巨幅作品[12]

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年,此后曾9次赴日讲学及文化交流,又到欧洲写生考察西方艺术。期间出版有《三只眼睛看世界》并获世界和平文化奖状[12]。又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九三学社成员、天津市文联主席团成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教授。1986年天津大学接受日本友好人士捐资,建立王学仲艺术研究所“黾园”,王学仲任名誉所长[13][2][14]。2006年,王学仲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12][13]

去世

2013年10月8日上午7时17分,王学仲在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88岁。王学仲临终前称“不要惊动领导、组织和弟子们,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不设灵堂,不要吊唁,不接受花篮,不搞孝子谢,只在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设立接待站”。其去世后,其生前好友冯骥才等人前往祭拜[12][13]

艺术特色

艺术成就

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秉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世俗之姿可相并论。
——徐悲鸿[11][1]
看到王先生的画,就像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像听到中国国歌一样,使人心情振奋。先生真可称当代大师!
——俄罗斯画家、美术家协会理事会主席瓦连京·米哈伊洛维奇·西多罗夫[11][10]

王学仲诗、文、书、画四艺皆精[9][11][15]。其书法取法广泛,真草隶书篆书等书体皆擅。王学仲在国立北平艺专求学时,其师徐悲鸿评价他的书法:“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禀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15]

绘画上,其画种多样,融会中西,擅长中国画油画[13]。其中国画多作山水画和人物画,主张“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亦偶为花鸟画题材[10][16]

诗词上擅长古体诗,创作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充斥着其强烈的思想感情。其诗以咏物、抒情、怀古为主,如《辞庐山》一诗[11]

青云步步出人寰,

朝夕苍崖陡壁间。

肩上诗笺和画稿,

担回五岳与三山。

又擅长题画诗,因其亦擅画,时常是自画自题。如题《江镜》画诗句“乘舟忘却临江镜,错认青峰倒着生”。其一生共创作两千余首诗词,曾出版过《王学仲诗词选》[11][13],而他的诗集《三只眼睛看世界》被认为“内容新、体裁新、语言新、意境新”[15]

周汝昌评价王学仲:“世人皆赏学仲先生的丹青翰墨,我独以为他的文才实居首位。他的文才,包括诗、词、曲、赋诸多文体,这在当今尤其是可贵的罕例。”[15]王学仲文章擅长骈文,作品有《吊司马迁墓文》《长城赋》《滕州怀古文》《采石矶吊李白》《吊李白墓文并序》等;又善作散文,出版有《王学仲散文选》[11]。2003年,王学仲出版长篇小说《吼哈》,描写和反映了20世纪初期鲁西南一带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人情[11][17]

王学仲还是一个文艺理论家,曾撰写书论《碑·帖·经书分三派论》一文,对摩崖刻经进行了深入考究,于碑学、帖学二派之外,增列经派书法。其又提出“世界美术思潮中心东移”,主张“东学西渐,欧风汉骨”“西洋为风、东洋为鉴”“中学为骨”“西学为饰”,主张中西结合[9][11][15]

此外,王学仲亦通篆刻,其曾自刻两枚印章:“美院三度”、“刺股十年”[11]

Remove ads

艺术思想

Thumb
王学仲20世纪90年代在天津大学黾园内的四我庭留影,“四我庭”之名即取自王学仲“黾学”思想中的“四我”一条。

王学仲曾提出“黾学”主张,以其原名“黾”命名,是一个包含其对哲学美学书学画学文学等理解的立体式的学术体系[11][18][19][20]

王学仲“黾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一画”即文人画,“二合”指意象合一,“三怪”即徐悲鸿对他“诗、书、画”奇特性的评价,体现了其“艺必己出”的艺术思想,“四我”即“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六学”即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哲学、历史学,“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其认为诸门样样通晓、融会贯通后,可以“卓然成家”[11][1]

主要作品

书画

  • 上野四季繁荣图》(于上野站新干线剪票口)[21]
  • 垂杨饮马
  • 怀思图
  • 中国画学谱
  • 王学仲书法选
  • 书法举要
  • 王学仲书画诗文集》(日文版)
  • 夜泊画集[12]

文学

纪念

天津市天津大学建有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山东省曲阜市建有王学仲绘画馆,其故乡滕州市建有王学仲艺术馆江苏省徐州市建有王学仲美术展览馆[12]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