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熙 (顺治进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熙(1628年—1703年),字子雍,一字胥廷,号慕斋宛平王氏出身,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城区)人,初大臣,官至少傅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谥文靖,并在雍正八年(1730年)入祀贤良祠。其父为顺治朝礼部尚书王崇简

事实速览 王熙, 国家 ...

顺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检讨,累迁右春坊谕德。召直南苑。顺治十五年,擢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顺治十八年,受命撰写遗诏。康熙时命专管密本,为汉臣与闻军机之始[1]。累迁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康熙二十一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四十年,诏许致仕,晋少傅。

Remove ads

生平

自幼聪慧

王熙在崇祯元年七月八日(1628年8月7日),出生于京师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内城西南),从小就展现出聪颖的才智,到了五、六岁时,就已经诵读《孝经》和《学庸》(即《大学》与《中庸》)这两篇,其父亲王崇简为他讲解时,只要有疑问王熙就会马上提出,令周遭皆称奇。[2]

崇祯十五年(1642年),时年15岁的王熙通过童生试成为诸生,到了顺治三年(1646年),时年19岁的王熙就于顺天乡试中举,成为举人,并在隔年,以弱冠之龄高中进士,为三甲第86名,赐同进士出身。[3]

精通满语

顺治四年三月三十日(1647年5月4日),已经是进士的王熙受到当时的顺天学政曹溶推荐,经过补选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并在其中学习满语。[4][5][6]到了顺治六年四月十一日(1649年5月21日),22岁的王熙在散馆后,被朝廷授予了从七品的内翰林国史院检讨的职位。[7]

顺治九年(1652年)春季,25岁的王熙以检讨之职成为这年壬辰科会试的考官之一,负责分校的工作。顺治十年二月十九日(1653年3月18日),顺治皇帝到翰林院进行满文内院面试,其中第一等三人,被称为“通晓文义”,为胡兆龙李霨庄冏生三人,而王熙则是第二等“可造者”的十二人之一。[8]这都是因为王熙的语言天赋颇高,所翻译的经书理解深入,在当时满文翻译者最优秀的了。而后顺治帝召王熙到弘文院,并以满文奏对,并对王熙的满文水准大加褒赏,因此在这年的五月十八日(6月13日),26岁的王熙被升任为正六品国子监司业。并且在之后顺治皇帝又对阁臣们下谕,王熙既然已经是司业,恐怕会对满文的学习荒废,因此阁臣们可以传谕给祭酒姑尔马吽,要求他在国子监当中要以满文与王熙对答,切勿让王熙的满文学习中断,导致辜负了皇帝的厚待,而后皇帝又赏给王熙满文版本的《洪武宝训》和《三国志》这两本书。

到了顺治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653年9月13日),刚升官三个月的王熙,马上又被皇帝转任为正七品左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秘书院编修。[9]

顺治十一年初(1654年),王熙被任命令翻译书经,并且同时为满学士讲解文章。到了七月二十二日(9月2日),27岁的王熙被升任为从六品司经局洗马。兼内翰林国史院修撰。[10]到了十月,顺治帝召王熙入南苑,负责翻译《劝善书》和《大学衍义》,有一天,顺治突然前来,阅读王熙翻译的书,开心的下谕给阁臣们并称赞良久,而后便命王熙长期值守南苑。

顺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655年3月3日),顺治帝为了教化天下,因此想将历代的经史记载。将诸如忠臣义士、孝子顺孙、贤臣廉吏、贞妇烈女、和奸贪鄙诈、愚不肖等。将这些人物进行分别门类,编写成书,以彰显朝廷的法规和戒律。并将其命名为《顺治大训》。而王熙也被任命为14名纂修官之一。[11]这年王熙还陪伴顺治帝打猎,被赐乘御马,到了这年翰林院科馆选庶吉士,还让王熙率领新科庶吉士人等到南苑引见给皇帝。

同一年的四月九日(5月14日),顺治皇帝选择日讲官,最初并没有王熙,是皇帝特别挑选,使其与麻勒吉胡兆龙李霨折库纳方悬成曹本荣等6人一同担任日讲官的职务。[12]到了五月一日(6月4日),28岁的王熙便被升任为从六品的右春坊右谕德,兼内翰林弘文院修撰。[13]

顺治十三年正月四日(1656年1月29日),顺治帝下令编纂《孝经衍义》一书,下令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冯铨为总裁官,王熙则与冯溥黄机吴伟业、曹本荣、姜元衡郭棻宋之绳7人,一同担任编纂官的职务。[14]到了二月九日,29岁的王熙被升任为正六品的右春坊右庶子,兼内翰林弘文院侍讲。[15]

身后

文靖。雍正中,入祀贤良祠。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称之“宛平相国”。《清史稿》有传。

家族

王崇简,清礼部尚书。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