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益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益顺(1861年—1931年),福建省泉州府惠安县溪底村人,大木匠师[1]。溪底村自明代开始便出过许多优秀木匠,而王益顺则出身自当地王姓木匠家族[1]。为溪底派大木匠师的代表人物,奠定溪底派在匠界之地位。[2][3][4]

事实速览 王益顺, 籍贯 ...
事实速览 汉字, 白话字 ...

生平

王益顺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幼时家境贫困,只有在乡塾读过四年书(1867年-1871年),于父亲去世后辍学改当木匠学徒[2]。在他十八岁时,由于承接了当时因要移建到峻岭陡坡之间而无人敢接手的山霞青山宫而出名[1][2]。而后于光绪十年(1884年)左右承建闽南地区的住宅与寺庙,其中包括泉州开元寺的修建,而在民国五年(1916年)时,他承建了厦门黄培松武状元宅[2][5][6]

民国七年(1918年)王益顺应台湾企业家辜显荣之邀,而于隔年率领侄儿王树发及十多名溪底匠师来台,参与台北艋舺龙山寺的改建[2],从此开始他在台湾十多年建庙的生涯[1][7][8]

大正九年(1920年)时他与彬司派陈田于艋舺晋德宫对场作,隔年至台中林献堂商议建筑台中林氏宗祠事宜(后由陈应彬承建),两年后(1923年)龙山寺完工,他南下处理南鲲鯓代天府工程(1926年完工),而工地由王树发负责[2]。大正十三年(1924年)时他应郑肇基之聘来规划处理新竹都城隍庙工程,于大正十四年(1925年)参与台北市孔庙的修筑,寄居在陈培根的别墅素园里面[2]昭和二年(1927年)应邀至鹿港天后宫主持改建。[9][10][11]

昭和五年(1930年)孔庙完工后,他回到厦门督造南普陀寺大悲殿的工程[2],但因积劳成疾,隔年逝世于厦门的工地,享寿七十岁[1][12][13]

Remove ads

主要作品

台湾

中国

族人与徒弟

  • 王妈带:王益顺堂弟,1924年来台,参与过南鲲鯓代天府的修筑[12]
  • 王树发:王益顺侄儿,1919年随王益顺来台,参与万华龙山寺的修筑[12]
  • 王锦木(1909年-1996年):王妈带之子,1924年随父来台参与南鲲鯓代天府的修筑,之后定居嘉义县大林。曾主持过嘉义城隍庙、土库顺天宫的修建[12]
  • 王世南:王益顺1919年来台后所收的养子,受其培育成为优秀的大木匠师。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进行的万华龙山寺大殿重修工程所用的设计图即是出于他之手[12]

台湾其他匠师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