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禔
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禔(1880年7月17日—1960年3月2日),原名寿祺,后改名为禔,字维季,号福庵,别署锄石农、微几、屈瓠、罗刹江民、印佣、石奴等,通称为王福庵、王福厂。早有持默之号,七十歳以后自号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春住楼,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民初的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1]。
生平
1880年出生于浙江仁和。幼时秉承家学,于训诂诗词,皆富修养。十余岁即以工于书法篆刻闻名于时。1904年与叶铭、丁辅之、吴隐等创设西泠印社。
1920年,他接受了北洋政府印铸局技正、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的职任,1927年因宁汉合流而被迫离开北京,依次迁往武汉、南京。1928年复官南京国民政府印铸局技正,与好友唐醉石一同主篆“中华民国之玺”、“荣典之玺”等,1930年后辞官定居上海,专心治印。
晚年成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与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担任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委会主任委员。1960年因因摄护腺肿胀开刀未能愈合转为肺炎去世[1]。
轶事
1925年,王禔因手拨电风扇开关而触电伤脑,因此卧病两年,留下了常常头晕目眩的后遗症。此后他刻印时经常躺在藤椅上,右手执刀,左手握石,小拇指上还要吊一个小镜子。他雕刻时十分专注,即使胸口上落有石屑也全不在乎。此外他雕刻时还有吸烟的习惯[1]。
著作
- 《说文部属捡异》
- 《麋砚斋作篆通假》
- 《福庵藏印》
- 《麋砚斋印存》
- 《罗刹江民印稿》
- 《麋研斋印存重辑本》
- 《麋研斋印存重辑本续》
- 《福庵印稿》
参考
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