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蓝
台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蓝(1922年9月3日—2003年10月9日),作家及艺术家,曾在河北阜城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他的小说《蓝与黑》,描写抗战时期感人的烽火恋情,被誉为四大抗战小说之一[1][2][3],也曾在台湾拍成连续剧。其父王勋卿是宣统三年的进士。
生平
1922年,生于天津,在北平长大,自幼习画。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王蓝走出艺术学校投笔从戎,在太行山与日军战斗,战地岁月丰富了生活体验,充实了创造题材,成为杰出的小说家。[4] 远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王蓝的小说多种均风行一时。王蓝亦于重庆创办红蓝出版社,抗战后迁至北平,内战撤退来台,于台北复社。[5]
1950年,王蓝、张道藩、尹雪曼、王平陵、陈纪滢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文艺协会。1952年,其短诗〈你永远不会失恋〉荣获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颁发的五四奖金;长篇小说〈蓝与黑〉则在1956年获得该会的国父诞辰奖金。
作品
王蓝的创作文类包括诗、散文及小说。
- 《圣女.战马.枪》,重庆红蓝出版社,1942年11月
- 《写什么?怎么写?》,台北红蓝出版社,1955年8月
- 《师生之间》,台北红蓝出版社,1959年
- 《美子的画像》(短篇小说集),重庆东方书社,1943年12月
- 《鬼城记》(短篇小说集),重庆红蓝出版社,1944年2月
- 《相思债》(中篇小说),重庆红蓝出版社,1944年7月
- 《银町》(长篇小说),重庆红蓝出版社,1944年10月
- 《定情表》(短篇小说集),台北红蓝出版社,1954年12月
- 《咬紧牙根的人》(长篇小说),台北文坛社,1955年10月
- 《女友夏蓓》(短篇小说集),台北红蓝出版社,1957年1月
- 《蓝与黑》(长篇小说),台北红蓝出版社,1958年2月,纯文学出版社(1977),九歌出版社(1998)[6]
- 《吉屋出售》(短篇小说集),台北红蓝出版社,1959年11月
- 《长夜》(长篇小说),台北红蓝出版社,1960年11月[7]
- 《期待》(长篇小说),台北红蓝出版社,1960年11月
- 《王蓝国剧人物水彩画》,刘其伟编,台北中国水彩画会,1983年
- 《蒋总统与中国》,王蓝等著,台北黎明文化出版,1975年
- 《一颗永恒的星 : 王蓝小说选》,台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11月
影音
- 《王蓝自传》(王璞先生拍摄作家录影传记),王璞拍摄,1997年6月
- 《王蓝追思会》王璞拍摄,2003年。
- 《专访蓝与黑作者王蓝》,光耀科技传播,2009年。
- 《专访“长夜”作者王蓝及地方工作者刘畏吾、孙鸿钰、王小灵》,光耀科技传播有限公司/制作
研究
- 《王蓝小说蓝与黑研究》,林德芳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在职专班,2003年。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