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邦怀

清末民初霞浦县乡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邦怀
Remove ads

王邦怀(1860年8月26日—1930年6月28日),瑾卿奇梦生福建霞浦人,地方名绅,人称“瑾伯”,民称“王老板”。

事实速览 王邦怀, 前任 ...

人物生平

王邦怀于1860年(咸丰十年)8月26日出生于豪右世家,喜好读书,屡试不第,按例纳捐得候补知县衔,[1]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福宁府知府李增霨筹办宁郡中学堂,聘王邦怀为学董。宁郡中学堂创建后,求学者日多,学堂难以容纳,王邦怀等分赴长春沙江溪南等地及府属五县募款逾万元,移址扩建讲堂、校舍、自习室数十间。同年,受知县刘玉璋所托,筹款3000余两白银,兴建魁星楼、崇圣祠,修葺大成殿、文昌阁、明伦堂等。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与游学诚创办蒙养义塾。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他倡议在龙首山三涧堂开辟“一壶天”等景点[2]

1909年(宣统元年),推行新政,他被推选为福建省咨议局议员、分部主事,兼任县教育会、商会等会长[3]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革命爆发不久,因惧清军残部欲于霞浦强征粮食及劳动力,知府智格(满人)与知县叶湘江西南昌人)连夜出逃。后有两路军队分别自福州福鼎驻进霞浦,各执一词,要求地方交出官印与饷款。闹到次日天亮,“客军”双方几乎开枪动武,为了避免酿成兵祸,王邦怀自发募资,终劝使“客军”撤离霞浦。[1]

霞浦光复后,地方人士推荐王邦怀暂时代理霞浦县知事职务。他代理知县后,立刻向省呈文,并派出专人向省报告霞浦县光复情形,并请委派知府来霞接任。

福州光复后大约两个月,福建军政府都督孙道仁胡桂高来霞接任福宁府知府。由于胡与王曾是同学,胡遂直接委任王邦怀为霞浦县知事,1912年(民国元年),经省咨议局批准,王邦怀出任霞浦县首任知事[3]

1913年(民国二年),北洋军阀执政,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失败,北洋军阀李厚基入闽,孙道仁出走,胡桂高离职,陈与年接任知府。随即废府留县,陈与年转任霞浦县知事,王邦怀遂去职。[1]

1922年(民国十一年)省城局势动荡,时任霞浦县知事的广东蔡枢出逃。霞浦县民众再次推荐王邦怀为代理霞浦县知事,直到新知事沈秉锴接任。[1]

1926年(民国十五年)王邦怀为《霞浦县志》协修。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他于1930年(民国十九年)6月28日逝世。[3]

Remove ads

评价

王邦怀为人敦厚,广交官民,但在任县知事时,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卸任后地方财政亏空千余元,成为“交待不清的县知事”之一。[1]

身后

王邦怀逝世后,葬于祖辈墓地,现该墓葬以王邦怀三代老祖墓的名义被列为霞浦县文物保护单位。[4]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