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汪晖著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是汪晖著作。
版本
2004年出版,2008年、2014年再版,2024年出版校订版。有英文导论版、哈佛大学出版社英文版(2023年)、韩文版(2024年)、日文版、意大利文版。
评价
黄宗智在《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8年再版时撰写书评,概述其内容:
汪晖的四卷本著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卷帙浩繁,内容十分复杂。首卷围绕“理”与“物”的关系这一中心命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天理”主题;次卷转向“帝国/国家”问题,先证明它们是西方(包括日本)在分析中国时使用的主导性的现代二元对立概念,再论证它们对理解清朝和民国的国家特性来说,具有基本的缺陷;第三卷对晚清和民初的重要思想家进行分析,并揭示出,在将旧的“天理”世界观重塑为“公理”世界观的时候,他们既纳入了西方式的科学公理观念,又保持了传统的对“天理”中的“理”的伦理—政治的关注;第四卷在上述背景下,讨论了现代“科学话语共同体”如何兴起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的核心主题。四卷洋洋洒洒至一六○八页,仅“导言”一章,即长至百余页。[1][2]
王斑:“汪晖在《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描绘了一个追溯到上古三代、持续而生动的思想和政治伦理结构。在这个上千年的历史发展里,其发端主题是天理。从宋代始,天理话语朝着现代的内在性逐渐发展,最终在晚清被公理概念所替代。基于现代科学和追求经验性真理的思考,公理很快由五四运动的科学话语所取代,体现了更普遍的原则。这是汪晖借以构思其著作的主要线索。”[3]
周炽成:“凭我研究中国思想史二十多年的经验,我可以不客气地用两个词来评论这套书:混乱与谬误。”[4]
王彬彬撰写《读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献疑》和《再说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剽袭问题》二文,认为此书有剽袭问题,但更严重的是“学风问题”。[5]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