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玲珑瓷

中国景德镇的一种著名传统瓷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玲瓏瓷
Remove ads

玲珑瓷是一类镂空填釉瓷器。先在生坯上镂空孔洞,再用特制的填入,烧成之后可以看到半透明、玻璃状孔洞组成的花纹。玲珑瓷常辅以青花装饰工艺,称为“青花玲珑”。该工艺可见于隋唐时期的洪州窑、12世纪的波斯陶器,成熟于乾隆以来的景德镇窑,20世纪60年代后成为常见日用器皿。受到中国玲珑瓷的影响,芬兰、日本等地也烧制此种瓷器。

Thumb
民间日用青花玲珑瓷碟

名称

Thumb
明“青花白地海水顶妆玲珑三龙山水笔架”。今天称该工艺为“镂空”,不称“玲珑”

在明清官窑瓷器中,“玲珑”原本指的是镂空工艺。[1][2][3]后来才用以表示镂空后加填半透明釉的工艺。[4]

玲珑眼常常呈米粒的形状和色泽,因此玲珑瓷在西方被称为“米花瓷”(英语:rice-pattern ware)、“米粒瓷”(英语:rice grain porcelain)、“米瓷”(芬兰语riisiposliini)等。[4][5][6]日本,玲珑瓷被称为“萤手”(蛍手ほたるで hotarude),指光线通过玲珑眼透出来,有如萤火虫[7][8]

工艺和样式

玲珑瓷的镂刻通常是在干胚,而非湿胚上进行的。最传统的镂空方式是手工雕刻。20世纪60年代起,景德镇出现了玲珑眼打孔机,用来戳制整齐、统一的孔洞。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一种高压喷砂的陶瓷镂花技术,改良后应用于玲珑瓷,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和技术要求。[9]:13-14

镂刻之后,需要在孔眼中填入特制的玲珑釉。由于干胚会吸水,玲珑釉填入后会形成表面凹陷,因此需要重复上釉,使之饱满。填好后,在500-700℃下低温素烧,然后再于表面施透明釉,在1300℃下高温烧成。景德镇的玲珑釉传统上烧成后为浅色、半透明,雅致细腻,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研制出彩色玲珑釉。福建德化则采用超高透明度的玲珑釉,烧成后近似玻璃,称为“水晶玲珑”。[9]:10,15-16,32

玲珑瓷常辅以其他的装饰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花,称为“青花玲珑”。玲珑眼通常不会打在器物的口沿、底足等部分。这些部分的装饰就会用到青花,尤其常用连续的几何纹样。除青花外,另一种常见的辅助工艺是满地粉彩。也有的玲珑瓷不加其他额外工艺,称为“素玲珑”。[9]:10,20-23

Remove ads

历史和传播

关于玲珑瓷的起源,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最早的玲珑瓷可见于时期江西丰城罗湖的洪州窑[10][11]也有观点认为,宋代景德镇窑工在烧制镂空瓷器时,因施釉过厚,影青釉汁流挂下来淤塞孔眼,意外地形成了孔洞透明而不透气的效果,成为景德镇玲珑瓷的雏形。[9]:6[12]还有观点认为,伊朗12世纪就出现了玲珑陶器,景德镇玲珑瓷工艺主要是在伊斯兰陶器工艺的影响下产生的。[13][14]

乾隆年间,成熟的玲珑瓷工艺在景德镇出现。[15]精致的青花玲珑瓷深受外国市场欢迎,景德镇瓷工用此种工艺生产西式器皿,远销海外。[4]三大改造后,景德镇十大瓷厂中的光明瓷厂和红光瓷厂成为专门研发、生产玲珑瓷的厂家,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使玲珑瓷成为日常用具。两厂生产的“玩玉”牌玲珑瓷器颇负盛名,1992年出口创汇超过400万美元。[9]:10,31[16][17]

受到中国玲珑瓷的影响,芬兰、日本等地也烧制玲珑瓷器。[6][7]

图片

素玲珑

青花玲珑

资料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