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为1931年河合铈太郎去世之后,其门生、友人为纪念其对开发阿里山林业资源及建设阿里山铁路之贡献,在1933年2月3日于阿里山揭幕之碑[1][2]。该碑于2009年被指定为县定古迹[3]。
此碑正面铭刻日本哲学者西田几多郎的挥毫“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九字[4],侧面刻年代,碑阴刻立碑缘由。而旌功碑背面之碑文由京都帝国大学文学博士铃木虎雄撰作、书写[5]。有说法指该碑上之文字中,“博”字右上少一点,而“功”右边之“力”字被改为“刀”是因为河合铈太郎谦冲不敢居功之故[1]。台湾生态旅游工作者赖鹏智则认为这纯是汉字书法字体字形的表现,是异体字,不是错字,也非坊间“传说”河合博士谦虚不居功之故[6][7]。
Remove ads
碑碣原文
碑阳: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碑阴(原文无标点符号):
台湾岛中央新高之山,一支西出为阿里群山焉。其西距嘉义十八里。拔海六千尺以上,地凡东西二里,南北五里。下方所藏槠楠之材一千一百万石,上方扁柏红桧一千万余石。桧柏径大者二十余尺,小者不下二、三尺,树龄久者或二千年矣。明治卅二年,台南县技手小池三九郎始知其所在,报之督府,民政长官后藤君新平有意开山。卅六年,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林学博士琴山河合先生应聘而来,设方经营山林。会日露役,财用匮诤,令藤田组摄行之,有故中止。四十三年四月,督府继工,至大正四年告竣。六年三月,河合先生薨于东京。于是故旧门生相谓曰:“初山有异材而不顾,今岩崖涧壑循以铁路,架以索道,伐斯集,集斯度。运自危巅,下之平地,然后泛海输之四方者,年材二十万石,价二百万圆。随伐随栽,轮流无已;内外巨构,取材于此;诸方林业,此为其模范。况秘境一辟,高居爽凉;山水雄壮,人乐登眺;声教所暨,化被蕃族。凡斯数事,无非先生规划之效,何可以没?”乃求予铭,即山刻石,以传方来。其辞曰:“阿里山兮气巃嵷,峰辣林欑兮自鸿蒙;劖险凿幽兮道路通,斩伐大木兮下虚空。凌驾波涛兮至海东,灵宅人居兮栋梁隆;利泽博施兮衍无穷,皇化衣被兮殊类同;比益禹兮代天工,谓予不信兮来瞻斯功。” 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正四位勋三等文学博士铃木虎雄撰并书。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