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瓜拉十八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瓜拉十八丁(马来语:Kuala Sepetang;爪夷文:كوالا سيڤيتڠ),旧名砵威(英语:Port Weld;爪夷文:فورة ير),是一座位于霹雳州拉律马登暨司南马县的一座渔村,位于太平市西边的临海沼泽地区。
瓜拉十八丁早前为一座繁荣的渔村,市区位于内陆一岸,Reba 河(Sg. Reba)的对岸也有渔民居住。渔村四周为 Sangga 河河口包围,两岸皆为沼泽地红树林。
Remove ads
历史
瓜拉十八丁旧名砵威(英语:Port Weld),是以海峡殖民地总督腓特烈·威尔德命名。早期因其为全马来亚最早修建铁路系统的小镇而得名。早期的砵威作为拉律地区的主要出海口,自然就成为拉律锡米(Biji Timah)的出口处,出口到印度进行炼冶,再出产成产品。除此之外,该小镇也同峇登成为当年华人南下的落脚点。
砵威火车站位于镇中心,但这百年古迹却在20世纪80年代遭被迫拆除,现在只剩下售票亭及四语招牌(英语拉丁字母、马来语爪夷字母、中文汉字、淡米尔语淡米尔文字母)。目前该售票亭为一家华人餐厅所管,老板也一直细心呵护铁路招牌。
旅游
瓜拉十八丁还以马当红树林保护区(Matang Mangrove Forest Reserve)而闻名,到此的游客通常都是乘船游览红树林为先,游览期间可以观赏老鹰。有关当局在沼泽地修建了一座让有可能通行的木桥。一旁的水上还有小木屋供游客租用过夜。晚上的红树林还可以观赏到萤火虫。
瓜拉十八丁早期以炭窑闻名,游客可以来到位于十八丁市郊的制窑厂参观及体验烧炭,还可以体验乘船到不远的红树林采集木炭的原材料——红树木。
瓜拉十八丁当地美食以虾面闻名,也称为Mee Udang Banjir,许多马来商贩都有售卖。瓜拉十八丁的唐人美食最多为海鲜,其餐厅都是当地渔民开设的,用材都是附近打捞的海鲜,餐厅通常位居海边,游客可以一边享用海鲜一边俯瞰不远处的沼泽地。
在瓜拉十八丁西岸,距离瓜拉十八丁市区直线距离约7公里一处孤岛 Pulau Sangga Kecil 上有一座没有水电供应的没落渔村“老港”(Kuala Sangga),据说历史比十八丁更为悠久。若要上岛,只能通过水路,从十八丁市区租船约半个小时就可抵达。
老港渔村坐落在一个沿海湿地上,村里的屋子都离地几米,仅靠一个由水泥和木板筑成的小桥连接,桥两端都不设围栏。村里只剩几十户人家,从10岁到70岁不等,年轻一辈都离开这个没水没电的小岛去十八丁或更远的太平寻找生计,因此村里有几间屋厝都是处在空置状态。
尽管老港渔村也差不多“人去楼空”,但村里还有一间华语国民型小学“培智华小”(SJKC Poay Chee),约有不到十人的教师和学生,一座天主教堂“圣亚纳天主堂”、两座神庙(主祀宋大峰祖师的“赐龙坛”和“哪督公庙”)、一间咖啡店(Kopitiam)。村虽小,但每逢神诞村民还是会聘请潮剧团演戏酬神,这是就是村里一年内最热闹的时候,让在外游子可以回乡与家人团聚,一同庆祝。
有趣的是,虽然村里有间天主堂,但是村里却没有一个教徒,不过在村民间却流传著有关教堂的都市传说,说是老港曾经发生一场火灾,波及的木屋都无法幸免被烧毁,唯独火势延烧到天主教堂时,竟奇迹地熄灭,让岛民深信冥冥之中自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保护着教堂。尽管这座教堂没有了信徒,每天都还是有村民到教堂打扫及点上一对白蜡烛膜拜,若逢农历初一十五,则会加献一盘水果、鲜花及一对红蜡烛,显示了岛上的华人宗教信仰者对不同宗教的尊重及包容。每年8月的圣安娜诞辰,神父及信众都会自从外地而来做弥撒,许多来自十八丁的信徒也会乘船登岛到教堂祷告,欢唱圣歌,热闹非凡。
在这一个距离“文明世界”半个小时船程的岛上,村里虽无水电供应(村民以雨水和发电机维生),但却有通讯设备和网络,这是因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已经在这里安装太阳能通讯接收站,所以这里可以使用互联网,手机也可以与外界通讯。[1] [2] [3] [4] [5]
Remove ads
政治
戴成银阁下目前为霹雳州立法议会瓜拉十八丁选区(N13 区)的议员,党籍为公正党。
瓜拉十八丁选区(N13 区)是武吉甘当议会(Bukit Gandang,P059)的一部分。
相关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