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甘国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甘国宝(1709年—1776年),字继赵,号和庵,福建福州府古田县人,清朝武官。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生平
甘国宝出生于福建福州府古田县二十六都(今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曾祖甘文亮;祖父甘元桂;父甘亨贵(?-1763),又名甘京侯[1]。母王氏(?-1756)[2]。次弟甘国阅;三弟甘国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甘国宝随家人迁居古田县松吉乡长岭村,雍正四年(1726年)再迁居福州文儒坊[3][4]。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武进士。乾隆初年任右翼镇标中营游击,改广东春江协副将,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贵州威宁镇总兵,后历任山东兖州镇总兵、江南苏松镇总兵、浙江温州镇总兵,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调福建南澳镇总兵,同年调福建海坛镇总兵,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调福建台湾镇总兵,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升福建水师提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任广东陆路提督,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福建陆路提督[5][6]。
家庭
夫人何氏;继妻刘氏;侧室张氏、陈氏、宋氏、许氏。有七子:长子甘维衡,陕西商州州同,娶邑庠生蓝宗贤女;次子甘维棣,直隶候补州吏目,娶云南恩安县知县汪任女;三子甘维荣,广西郁林营守备,娶国学生王廷对女;四子甘维清,聘刑部郎中沈澍女;五子甘维智,聘定海总兵林云女;六子甘维善,聘候补郡司马沈漳女;七子甘维平,聘乾隆四年己未科进士林学鸣女。有七女:长女适广东督标营守府郑得胜长男郑杰;次女适广东海口协副将苏福第五子苏学瞻;三女适广东右翼镇标守府翁国安长子翁鸣竹;四女适邑庠生陈映斗;五女适邹宗泗;六女受聘刘朝宁;七女受聘谢庭堂[3]。
福州文儒坊甘氏后裔子嗣众多,包括甘国宝玄孙女甘珪辉(陈箓夫人)及玄孙外交部官员甘沂(字子明,又名甘君晖)等[3]。甘国宝次弟甘国阅有五世孙海军将领甘联璈(字绎如,1875-1947,夫人为梁鸿志姊梁瑞珊)等[7]。
绘画
甘国宝虽为武官,喜欢作画,擅长绘画山水与虎。他的指画虎描绘各种姿态之虎,或走或卧,或伏或蹲;画幅上常署“指头生活”[8][9]。如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作品《虎》即为一例[8]。此作品原是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日日新报》记者兼收藏家魏清德(1887—1964)的旧藏,由其后人捐赠该馆,并于2011年12月6日获文化部指定为重要古物[10]。魏清德曾在《台湾日日新报》虎年新年的1926年1月4日汉文版4,为文介绍他收藏的甘国宝的《虎》[11]:34-35[12]。
戏曲
甘国宝的戏曲形象在闽台地区流传广泛,相关戏曲创作包括:福州评话《甘国宝》(原名《玉持刀》)[13]、闽剧《甘国宝》[14]、歌仔戏《甘国宝过台湾》[15]等。
遗迹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