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甘石星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甘石星经》,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书名始见于南宋《郡斋读书志》,一般认定为是唐宋时期伪托甘德《天文星占》和石申《天文》的合编。[1]

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证,中国天文学史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有长足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部分天文学专著和天文观测记录,用以君王星占和便于季节性的生产活动。[2]

战国中期,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的天文学家石申著有《天文》八卷。汉朝时,这两部著作仍是各自刊行的,唐以后此二书就完全散佚。今本《甘石星经》系唐朝合《石氏星簿经赞》与《甘石巫咸氏星经》之合集,书中列举的地名,如卫州、甘州、秦州、许州、颍州等都是战国以后所设的州郡。《甘石星经》中的《甘石星表》记录了恒星变化位置图表。《甘石星经》记载北斗七星:称“守斗西,大饥,人相食。守斗南,五果不成。五星入斗,中国易政,又易主,大乱也。”看似通过天象变化来占卜国运,明显带有神秘色彩。

《天文星占》八卷与《天文》八卷的原书皆已失佚,仅在唐代《开元占经》中保有一些片段,《汉书·天文志》中保存有甘氏和石氏关于二十八宿的星表。因此成书于宋代的《甘石星经》跟上述二书关连不大,自南宋以来,即已有多位学者怀疑《甘石星经》的真实性,[3]目前学界公认今传的《甘石星经》已非原著,乃为后世宋人所伪托。[2][4]1979年,中国的中学课本将《甘石星经》写入"战国时期的科学成就",[5][6]并宣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7]

现传本《甘石星经》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署名汉甘公、石申撰的《星经》,被宋以后的人称为《甘石星经》。有广汉魏丛书明万历本、清嘉庆本,说郛宛委山堂本,增订汉魏丛书乾隆本、红杏山房本、三余堂本、大通书局石印本,最常见的是丛书集成初编本。比较上述各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另一种叫《通占大象历星经》,也署名甘公、石申撰。有道藏正统本、小十三经本、汉魏丛书明万历本、津逮秘书汲古阁本、丛书集成本。除极个别字句外,内容也基本一样。[7]

Remove ads

本书之天文学成就

  1. 书中详细记载了五纬之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并肉眼记录木卫二:“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但国际上未被承认。[8]
  2. 书中记录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官,其体系对后世发展颇有深远影响。
  3. 书中提及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食的现象。
  4. 为纪念石申之发现,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石申环形山”,该环形山位于月球背面西北隅,离北极不远,面积约350平方千米。月面坐标为75.78°N 104.13°E,直径46.52公里,深约2.296公里。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