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生物医学模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物医学医疗模式是大多数西方医疗保健环境中使用的医学模式,其建立于一种认知,即健康状态纯粹定义为没有疾病的状态。[1]:24, 26 生物医学模式与社会学的照护理论形成对比。[1]:1[2]

历史渊源

生物医学模式的不同形式早在公元前400年之前就已存在,希波克拉底当时便倡导疾病的物理病因论。尽管如此,直到19世纪科学革命期间,该模式才成为健康观念的主导观点。[1]:25

批评观点

对该模式的批评通常围绕其认为健康独立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且能适用于所有族群的单一定义方式。[3] 该模式亦因将医疗系统视为社会和政治中立的存在而受到批评,未认识到其作为社会政治权力来源或深植于社会结构之中的本质。[4]

替代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被提出作为替代方案。[5]

主要特征

在《社会、文化与健康:护理社会学导论》一书中,健康社会学家 Karen Willis 与 Shandell Elmer 概述了生物医学模式处理疾病与健康的八大“特征”:[1]:27–29

  • 特定病因学说:所有疾病皆可归因于特定的生理功能失调
  • 身体即机器:身体如同可由医师修复的机械结构
  • 身心分离:心灵与身体是互不相关的独立实体
  • 化约论
  • 狭义健康定义:健康状态始终意味着不存在明确的疾病
  • 个人主义:健康问题的根源始终在于个人,而非所处环境
  • 治疗预防的对立:健康的重点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而非预防
  • 治疗必要性:医学能够“修复”健康失调的机械
  • 中立科学过程:医疗系统与健康从业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保持超然中立

相关条目

  •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 医学模式
  • 障碍的医学模式
  • 障碍的社会模式
  • 心理创伤模式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