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黄翅翠蛱蝶
蛱蝶科翠蛱蝶属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黄翅翠蛱蝶(学名:Euthalia kosempona),又名甲仙翠蛱蝶、甲仙绿蛱蝶、埔里绿一文字蝶或埔里绿一字蝶[1]。在台湾以往曾被误认为褐蓓翠蛱蝶(Euthalia hebe),为蛱蝶科翠蛱蝶属下的一个种。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本种的模式标本于1908年采集于台湾甲仙山区,初时以台湾特有种发表,后来在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发现外型类似的褐蓓翠蛱蝶(Euthalia hebe),本种因而被归类为褐蓓翠蛱蝶的台湾亚种。2011年的研究指出本种并非是褐蓓翠蛱蝶,而是因与褐蓓翠蛱蝶在亚洲大陆的分布区域有所重叠、外型又相似而被误认。在台湾学界,学名重新以模式标本采集地,命名为甲仙翠蛺蝶。黄翅翠蛱蝶的雌雄体型与外观有明显差异,在台湾日治时期起即有不同的俗名;雄蝶又名埔里绿一文字蝶,雌蝶又名台东一文字蝶。此外,因雄蝶翅色偏黄,又有名“黃翅翠蛺蝶”;雌蝶外型则近似于另一种台湾特有的原眉翠蛱蝶[2]。
分布与生活
本种在台湾为特有亚种,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森林;从其俗名(甲仙、埔里、台东)可知台湾全岛皆可见,但与另外两种常见的台湾翠蛱蝶、窄带翠蛱蝶等相比,数量较少。台湾岛以外,亦分布于中国南方、越南北方的亚洲大陆区域,和褐蓓翠蛱蝶的生活领域重叠,但后者在台湾不产。本种为一年一世代物种,成虫主要于夏季至秋季初期出现,在森林边缘与底层活动,以腐果汁液为食。雄蝶会吸水,有领域行为,雌蝶则偏好更阴暗的环境,因此较雄蝶不易见。幼虫已知的食草有壳斗科的青刚栎、卷斗栎、赤皮等[3]。与其他翠蛱蝶属物种类似,黄翅翠蛱蝶的幼生期相当漫长,以幼虫型态度冬,龄期可达十龄以上,隔年春天化蛹,夏季时再以成虫型态出现。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