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电脑报
中国周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电脑报》是中国大陆的中文周报,由陈宗周于1992年1月3日创办,内容以电脑及其相关讯息为主。
历史
陈宗周在升中学时,由于是右派子女而辍学工作。1978年恢复高考时,30岁的陈宗周仍因为出身无法进入大学,转而自学大学的电子工程课程。1982年,陈宗周就职于《科学爱好者》杂志(后改名《课堂内外》)。1987年陈宗周被时任重庆市科协的陈登凡部长调任重庆市计算机普及中心工作。同年,邓小平视察上海学生的计算机课外活动,提出“计算机的普及应该从娃娃作起”的口号,陈宗周受此影响萌生出创办科普计算机的刊物《中学生电脑报》的念头。1988年,陈宗周开始展开市场调研,他从日本的《ASCID》杂志启发,打算扩大杂志的受众,刊物改名《电脑报》从面向学生的科普刊物改为“面向办公室、学校、家庭的普及性计算机报”[5]。
刊物的启动资金是陈宗周及同事开培训班赚来的2万人民币,1991年《电脑报》以重庆市“内部刊号”方式试刊。1992年1月3日,刊物获得新闻出版署批准在中国大陆全国发行的刊号,首刊为四开四版[5]。从试刊到正式全国发行,《电脑报》获得各方的帮助,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聂荣臻为刊物题写了报名,作家马识途给试刊投稿,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西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也有协助[3],科学家周光召和朱高峰担任刊物顾问[2]。
1993年1月,《电脑报》推出第一套年度合订本《电脑报1992年合订本》,自此每年初出版《电脑报合订本》成为常态。1994年1月首刊开始采用了彩色印刷。1997年2月《电脑报》开设官方网站CPCW。1999年3月首次发行数位版合订本《电脑报1998合订本配套光盘》。1999年10月,CPCW网站和国际数据集团合资成立天极网[6]。2004年7月,重庆电脑报集团和香港TOM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重庆电脑报经营公司”,陈宗周出任新公司总经理[7]。
2006年5月,《电脑报》成立网络事业部。2007年8月,CPCW改名“数动连线”,2008年6月启用新域名shudoo,2010年8月域名改为icpcw,网站名改为“瓢虫网”。2011年3月《电脑报》成立SNS事业部,在微博等平台发展业务。2012年5月瓢虫网改名“电脑报在线”,官方也在iOS和Android和塞班上推出手机应用。2016年SNS事业部改组为新媒体事业部[3]。
Remove ads
销量
周报最高的单期销量为70万份[2],1994年1月单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1998年1月单期发行量超过50万份,2002年1月单期发行量超过70万份[6]。合订本总销量到2023年超过3000万册[2],其中《电脑报1995年合订本》首发销量超过50万份,为该年“年度最畅销科技图书”[6]。电脑报融媒体全部订阅用户超过1000万人[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