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男子汉 (1998年歌曲)
《花木蘭》的插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男子汉》[1](英语:"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是1998年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动画电影《花木兰》的插曲,由马修·威德作曲、大卫·吉波作词,并收录于电影原声带专辑《花木兰:电影原声带》中。歌曲由美国歌手唐尼·奥斯蒙演唱军官李翔(原配音员为黄荣亮)。此外,歌曲中还有其他配音贡献,包括李翔的女主角木兰的歌声由丽娅·萨隆加诠释、木须龙(Mushu)的台词由埃迪·墨菲配音,以及姚(Yao)、钱坡(Chien-Po)和阿宁(Ling)分别由哈维·菲尔斯坦(Harvey Fierstein)、杰瑞·汤多(Jerry Tondo)以及马修·威德本人演唱。另外,木须龙在歌曲中有一段台词,而其他角色则仅有演唱部分。
《男子汉》是为了取代电影前任作曲家斯蒂芬·施瓦茨创作的另一首歌曲,由于他同时参与梦工厂动画《埃及王子》的配乐工作而在高层施压下离开项目。威德与吉波接手工作后看到了施瓦茨受到该曲歌名启发而展开创作,初稿立即获得工作室的认可。奥斯蒙之前曾试镜迪士尼《大力士》中的主角,但因被导演认为声音太低沉而未被录用。迪士尼最后选择奥斯蒙为李翔的歌唱配音,原因是他的歌声与黄荣亮的讲话声线相似。《男子汉》是首节奏明快的军乐风歌曲,融东西方元素于一炉,并使用于李翔正对部队进行体能训练的蒙太奇片段中。歌名具有反讽意味,因为女扮男装的花木兰最后依凭她的智慧,向其他男性同袍证明自己能力更胜一筹,包括后来对她展示好感的李翔,而歌词主要有关男子气概。
《男子汉》和奥斯蒙的歌声获得电影和声乐评论家的普遍好评,一些更称其为全片和迪士尼最佳歌曲(《Total Film》、《纽约邮报》)。评论家们还将此歌曲与迪士尼《大力士》中的音乐进行比较,并将木兰的角色与黛米·摩尔在《魔鬼女大兵》(1997年)中饰演的乔丹·奥尼尔中尉的转变相提并论。此歌曲在电影评论家、电影历史学者、学术记者和女性主义者的讨论中持续获得关注,并被多次翻唱,包括由香港艺人成龙演唱的国语版及粤语版。
Remove ads
创作与录制

《男子汉》由作曲家马修·威德(Matthew Wilder)与作词家大卫·吉波(David Zippel)共同创作,两人是迪士尼为了《花木兰》特别延揽的音乐制作人,目的是为电影注入多元的音乐风格。[2]导演们对吉波在《大力士》中出色的词作印象深刻,因此选中这位百老汇剧场词作家,而威德则以其流行单曲《Break My Stride》闻名。[2]据导演托尼·班克罗夫特表示,两人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正是这首歌曲展现独特魅力的原因。[2]
原本迪士尼计划由知名作词家斯蒂芬·施瓦茨为《花木兰》创作歌词,他甚至为训练场景写好了一首名为《We'll Make a Man of You》的歌曲。[3][4]然而,由于施瓦茨同时接下梦工厂动画电影《埃及王子》的工作,华特迪士尼公司高层(彼得拉·施奈德与迈克·艾斯纳)要求他退出项目。[5][6]随后,威德和吉波接手,并以“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这个带有反讽意味的标题为灵感,展开创作。[7]吉波认为,这个标题完美捕捉了木兰的性别与“成为男人”这个概念间的对比,这让他对这首歌的成功充满信心。[7]
在作曲上,威德采用了大胆的手法,将中国传统大鼓的节奏与军队战鼓相结合,创造出融合东西方元素的军旅旋律。[7]同时,吉波在歌词中融入自然隐喻,例如“咆哮的火焰”、“汹涌的河流”和“猛烈的台风”,用来展现李翔的内心世界与领导风范。[7]这首歌曲的初版Demo由威德亲自录制,随后交由百人管弦乐团与男声合唱团进行编排与演出,指挥工作由保罗·巴克马斯特负责。[7]
唐尼·奥斯蒙在录制前,曾参与迪士尼《大力士》主角的试镜,但由于声音“过于成熟”未被录用。[8]他后来接受《人物》杂志访问时透露,这次试镜让他感到非常尴尬,甚至一度考虑提前结束歌唱事业。[9]几个月后,迪士尼制作团队比对了奥斯蒙与李翔配音演员黄荣亮的试音带,发现两人的声音非常相似,于是邀请他担任李翔的演唱配音。[10]在录制过程中,奥斯蒙为了模拟“被击中腹部”的真实声音,甚至亲自用拳头猛击自己的肚子,为录音注入更多真实感。[11]
Remove ads
背景与在《花木兰》中的使用
《男子汉》由李翔(Captain Li Shang)在木兰训练蒙太奇(training montage)中演唱,这段场景也被称为电影的“军营训练段落”[12][13]。场景描绘了李翔努力训练一群毫无经验的士兵,希望将这些新兵转变成精锐军队[14]。李翔承诺要将这些“乌合之众”训练成真正的男人[15][16],并暗示除非他们学会战斗,否则依然只是孩子,而此时李翔并不知木兰其实是女性[17]。这段音乐剧情桥段以压缩戏剧时间与丰富叙事张力的方式,代替单纯对话,更具吸引力[18]。
场景起始于李翔将一支箭射向高高的木桩顶端,要求士兵挑战取回箭。所有人均失败,直到木兰运用她的机智成功完成挑战。根据维多利亚·弗拉纳根在《Into the Closet: Cross-Dressing and the Gendered Body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ilm》的分析,木兰能成功取回箭,正是因为她将女性特质融入男性化的表现中,展现了创造力[19]。场景结尾展示了士兵们能力的显著提升,并呈现他们训练的成果[20]。在电影结尾的幽默反转中,木兰与男性同袍伪装成宫廷妃子潜入皇宫拯救皇帝,此时《男子汉》的旋律再次作为背景音乐响起[21]。
评论家认为,这段场景展现了木兰从笨拙的新兵逐渐成为最优秀士兵的成长与蜕变,成功突破了性别的限制。《Literacy, Play and Globalization: Converging Imaginaries in Children's Critical and Cultural Performances》指出,这段蒙太奇将木兰的性别描绘成“需要克服的障碍”[22]。菲莉丝·弗鲁斯在《Beyond Adaptation: Essays on Radical Transformations of Original Works》中提到,士兵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这在许多电影中是常见设定,而木兰化名平(Ping)的角色则面临缺乏经验的挑战[20]。胡安妮塔·郭在《Film Asia: New Perspectives on Film for English》中认为,这段场景的讽刺在于,尽管木兰是女性,但她的能力最终超越所有男性士兵[23]。她进一步指出,歌曲的第一段副歌与李翔画面相伴,而第二段则与木兰成功攀上木桩的场景相呼应[24]。
约翰森·乔在《Diversity in Disney Films: Critical Essays on Race, Ethnicity, Gender, Sexuality and Disability》中指出,《Honor to Us All》强调女性性别的建构,而《男子汉》则鲜明对比,突显性别作为文化产物的概念[25]。《The Representation of Gender in Walt Disney's "Mulan"》认为,这首歌强调了理想男性应具备的特质,包括纪律、冷静、敏捷、力量与无畏[26]。而《Putting the Grail Back into Girl Power: How a Girl Saved Camelot, and Why it Matters》则认为,李翔将女性特质视为弱点的象征[27]。
丽莎·布洛克尔班克在《Disney's "Mulan"—the "True" Deconstructed Heroine?》中提到,这首歌探讨了“异化”、“排挤”与“被排斥”等主题[28]。《今日美国》的汉娜·雅莎罗夫认为,木兰这个角色用以反驳“男性气概是唯一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途径”的观点[29]。
马修·威德解释,制作团队试图将“极端男性气概”与海军陆战队训练场景的特质结合,并以中国军队为背景创作这首歌。评论家指出,《男子汉》的场景与《大力士》(1997)中的训练蒙太奇,以及黛米·摩尔在《魔鬼女大兵》中饰演的乔丹·奥尼尔的转变情节有相似之处[12]。《Ways of Being Male: Representing Masculinitie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提到,虽然《花木兰》与《大力士》均以展现男性身体的能动性为主题,但因木兰的性别身份,《花木兰》展现出更复杂的诠释[24]。影评人麦克·德奎纳则认为,木兰的转变以短短一段激昂的音乐蒙太奇完成了其他电影需花费更长时间铺陈的效果,显得格外高效[30]。
Remove ads
音乐与歌词
《男子汉》是一首用常拍创作、每分钟114拍的歌曲,以G大调作为开场,被认为是一首“英雄式的力量抒情歌”[31]和带有国歌特质的作品。[32]这首歌以轻快的节奏和“澎湃激昂”的旋律吸引人,[33][34]作曲家马修·威德本人形容它是“非常特殊的流行歌曲”。[7]根据《迪士尼歌曲百科全书》的描述,这是一首“节奏感十足的军事风格歌曲”。[35]
歌曲开场以军事风格的鼓声引入,[24]紧接在电影原声专辑中抒情的《心湖倒影》之后,形成了一种节奏分明的对比效果。影评网站Filmtracks.com指出,这首歌与电影中另一首歌曲《佳人欢迎我》一样,[36]巧妙运用了木兰女扮男装的秘密,并以讽刺的方式突出了这一情节。[37]作者杰弗瑞·甘兹认为,这首歌与女性群唱的《Honor to Us All》形成对照,呈现了性别观念作为文化产物的特征。[38]
当歌曲进入最后的副歌段落时,调性从F小调转为更高音阶,接近尾声时,伴奏暂时静音,使唐尼·奥斯蒙的演唱更为突出。[39]他的音域涵盖了一个八度,从D3到G#4。[40]歌曲的结构包括两段主歌、一段桥段、一段副歌,[41]以及多次重复的合唱部分,总长度为3分21秒。[42]
《娱乐周刊》认为这是整部电影中“最热血沸腾的高潮”[43],而Victoria Flanagan在其著作《走进衣柜:儿童文学与电影中的异性装扮与性别身体》中将其形容为“对传统男性气质的戏谑模仿”[19]。《今日美国》的汉娜·雅莎罗夫则表示,这首歌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讨论了性别歧视。[29]
歌词由大卫·吉波撰写,探讨了“过度男性化”的议题,并通过木兰的角色挑战传统性别观念。[7]歌词中,尚不断重复“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强调“成为男子汉”的核心理念。[38][44] 根据《Beyond Adaptation: Essays on Radical Transformations of Original Works》,这些歌词同时带有一丝黑暗色彩,在庆祝男性力量的同时,也暗示拥有火焰般力量的人如月亮的暗面般神秘且难以掌控。[38]在这段歌词中,Osmond以坚毅的演唱风格搭配充满阳刚之气的合唱团反复高喊“Be a man!”[14][45],三个和弦与“像江河般迅速”及“如台风般充满力量”的歌词相结合,营造出雄壮激昂的氛围。[7]此曲的“Be a man”副歌段落被《娱乐周刊》的玛琳·李·连克认为是全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时刻。[7]
国际版本

香港演员成龙受邀为李翔配音,并录制了《男子汉》的普通话与粤语版本。[46][47]在《花木兰》的特别版DVD中,还收录了一支成龙演唱这首歌曲的音乐视频,录像带中加入了以武术为灵感的动作编排,展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成龙的演出获得了广泛好评。电影网站ComingSoon.net的影评人斯科特·奇特伍德(Scott Chitwood)形容成龙的版本是“成龙迷一定会喜爱的有趣补充”,[48]而《达拉斯晨报》(The Dallas Morning News)的南茜·查宁(Nancy Churnin)则赞誉成龙的表现“非常出色”。[49]
此外,特别版DVD还收录了多语言版本的《男子汉》,展示了原先为电影录制的30种语言中的16种版本。这些国际版本不仅让电影的音乐更加多元化,也进一步巩固这首歌在全球不同文化中的吸引力,成为迪士尼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代表之一。[50]
Remove ads
评论反应
《男子汉》自推出以来,普遍受到影评人与音乐评论家的赞赏。根据音乐评论网站Sputnikmusic的Irving Tan所言,这首歌的副歌充满“咆哮般的力量”,是后《花木兰》时期的流行音乐中无可匹敌的存在。[14]电影网站ComingSoon.net的斯科特·奇特伍德(Scott Chitwood)形容这首歌是一首“激励人心、充满睾酮气息的作品”,并认为配合的场景充满了幽默感。[48]《娱乐周刊》的欧文·格莱伯曼(Owen Gleiberman)则称这首歌拥有“不可思议的感染力”,是电影中唯一能突破迪士尼一般公式化风格的歌曲。[43]
许多评论家对于唐尼·奥斯蒙的演唱表现赞誉有加。《Deseret News》的Jeff Vice指出,奥斯蒙的歌声与李翔的配音演员黄荣亮“声音相似得令人惊讶”。[10]《刀锋报》(The Blade)的汤姆·亨利(Tom Henry)称奥斯蒙的演出“非常扎实”,[51]而Lloyd Paseman在《Register-Guard》的评论中更是将这首歌列为他的个人最爱。[52]
《Men's Fitness》的Chris Giblin将《男子汉》列为“电影史上最佳训练蒙太奇歌曲”之一,并认为其歌词是任何体能或运动场景中最具震撼力的创作。[53]即使在迪士尼官方的描述中,也将这首歌称为“史诗级的传奇之作”,一旦响起就让人忍不住跟着高声合唱。[31]
尽管《TV Guide》将《花木兰》的歌曲称为电影的“弱点”,但文章也指出这些音乐作品“带着一种几乎是戏谑的眼神,与电影的次文本主题完全吻合”,并总结说《男子汉》听起来像是“村民乐队”的作品。[54]《西雅图时报》的莫伊拉·麦克唐纳(Moira Macdonald)批评威德(Wilder)与吉波(Zippel)的歌曲“毫无记忆点”,甚至形容《男子汉》是“令人恼人的作品”。[33]《The Phoenix》的杰福雷·甘兹(Jeffrey Gantz)认为,“唐尼·奥斯蒙展现了一些硬汉气质,但他的声音仍然带有一种典型的‘白人西方’特征。”[38]同样,Amazon.ca的杰森·弗林德(Jason Verlinde)评论说:“可惜的是,唐尼·奥斯蒙的声音,局限于像《男子汉》这样的颂歌,并没有真正提升电影的故事张力。”[32]
Remove ads
现场表演与翻唱
2017年4月,唐尼·奥斯蒙于《与星共舞》第24季的迪士尼主题特辑中现场演唱《男子汉》。[55]这场表演搭配参赛者诺曼妮和职业舞者瓦尔·齐默科夫斯基(Val Chmerkovskiy)的斗牛舞。[56]两人最终获得评审49分的高分,[57]成为当晚的最高得分组别。值得一提的是,奥斯蒙本人曾于第九季的《与星共舞》中夺冠。[56]
2014年10月,YouTuber Esquirebob 上传了一段恶搞版的《I'll Make a 'Mon Out of You》,将这首歌与《宝可梦》结合,创造出一段结合《花木兰》和《宝可梦》的搞笑影片。[58]影片中,数码宝贝角色加布兽(Gatomon)模仿《宝可梦》的喵喵(Meowth),而小智(Ash)扮演训练者(类似于李翔上尉)。Smosh形容这部影片为“完美的跨界融合”。[59]同样在2014年,YouTube频道TeamFourStar也推出了一段《七龙珠》版本的改编。[60]
2020年真人版《花木兰》虽未收录这首歌曲,但影迷剪辑了新版训练场景,搭配经典原声音乐,重新演绎了《男子汉》。[61]该粉丝版本由Blue Hippo Films制作,获得许多正面反馈。4月16日,奥斯蒙参加了《迪士尼家庭大合唱》(The Disney Family Singalong),在家中再次表演这首歌[62]。
2020年9月14日,一部由台湾南山高中学生在2013年拍摄的创意影片再度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该影片以中文版《男子汉》作为背景音乐,忠实重现了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的经典场景。学生们利用简单的道具搭配精湛的剪辑技术,成功完成了这部长达3分35秒的作品。影片中的成龙中文版演唱与动画中的动作和节奏精准同步[63]。这部影片凭借创意与幽默感赢得了广泛好评。特别是在2020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引发诸多争议的背景下,借由YouTube的推荐算法再度受到关注,截至2025年1月,观看次数已突破247万次。许多网友对影片的制作赞誉有加,留言提到“象棋的桥段虽然显示出经费有限,但创意十足”,甚至有观众表示“宁愿花钱进电影院看这部学生版改编”。[64]
Remove ads
影响与传承
《Total Film》将这首歌列为“30首最佳迪士尼歌曲”的第29名,[41]而《M》杂志则将其排在“史上最佳20首迪士尼歌曲”的第20名。作者Stephanie Osmanski指出,她最喜爱的歌词是:“Did they send me daughters when I asked for sons?”(当我要求儿子时,他们却送来女儿?)。[65]流行文化网站PopSugar也将这首歌评为“第19名最洗脑的迪士尼歌曲”,[66]而《娱乐周刊》的读者更在2012年将其票选为“史上20首最伟大迪士尼歌曲”的第18名。[67]对此,奥斯蒙在脸书上幽默地回应:“在我孙子们眼中,这绝对是我最伟大的成就!”[68]不仅如此,《今日美国》的汉娜·雅莎罗夫也高度评价这首歌,称其为“流行文化中的经典时刻”。[29]
《帝国杂志》将《男子汉》中的训练蒙太奇列为“电影史上最棒的20强训练蒙太奇”的第14名,称其成功地呈现了“木兰与战友从笨拙的新兵到无畏战士的转变,只用了短短两分钟。”[69]同样地,《Men's Fitness》也将此歌曲列入最经典的训练场景之一,[53]强调动画电影如《花木兰》和《大力士》在展现蒙太奇艺术上有其独特之处。[70]
2018年,《娱乐周刊》撰稿人Maureen Lee Lenker指出,这首歌自推出以来便始终是粉丝们的“永恒最爱”,即使比起传统迪士尼歌曲节奏更为明快,也丝毫未减其受欢迎程度。[7]影星黛西·雷德利更透露,这首歌是她拍摄动作场景前的热身曲目,[71]特别是在2015年《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饰演Rey时,[72]她会借由这首歌感受力量,并与木兰找到内心坚韧的过程产生共鸣。[72]
媒体对于2020年真人版《花木兰》未能包含歌曲,尤其是《男子汉》,表达了遗憾。汉娜·雅莎罗夫在《今日美国》中写道:“任何能让这首歌再次流行的理由,我们都乐见其成。”她甚至将这首歌列为真人版应该效仿动画版的第二大理由。[29]尽管真人版电影中未直接演唱这首经典歌曲,但其部分歌词作为台词,在木兰的训练场景中以号召新兵的形式出现。
Remove ads
销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