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番学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番学堂是清治台湾时期刘铭传在台北府所设的台湾原住民教育场所,设立于1890年,位于台北城内(现今台湾台北市中正区)。此建筑在之后改由釐金局、盐务总局使用,在日治时期则陆续改作台湾总督官邸,台湾守备混成旅团司令部、乃木馆,并在1941年被指定为台湾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的史迹;之后在二战后拆除,改建为妇联总会办公室。目前残存“番学堂遗构”,是台北市市定古迹[1]。
台湾原住民酋长孩童在番学堂学习汉字、算术、礼仪、台语和官话,罗步韩、吴化龙、简受禧三人担任学堂教习[1]。为了和汉人多接触,每三天师生要出游一次。[来源请求]
Remove ads
介绍
番学堂最初于1886年建于阿里山蕃界的楠仔脚蔓社,后于1888年建于宜兰县顶破布乌庄,但都不太成功。之后,番学堂与西学堂在光绪16年(1890年)3月迁移至台北城内。然而, 这些设施于1891年刘铭传去职后陆续废止,番学堂改由釐金局、盐务总局使用,而原住民教育则改至台北府城大天后宫进行[2]。台湾日治时期,番学堂所在的建筑在1895年8月改作台湾总督官邸,在1901年后改由台湾守备混成旅团司令部、台湾第一守备队司令部等单位使用,并在1921年迁出,之后改作乃木馆,并在1941年被指定为台湾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的史迹[3]。
2016年7月,台北地方法院宝庆院区在准备新造大楼时,挖掘发现了番学堂的遗构,包括其主体建筑基础、外墙断垣和内墙石块等遗迹[4];并在2017年6月被指定为台北市市定古迹“番学堂遗构”。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