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彰邑彰山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彰邑彰山宮map
Remove ads

24.072253°N 120.543555°E / 24.072253; 120.543555

事实速览 彰邑彰山宫, 基本信息 ...

彰邑彰山宫,旧称番社王爷宫,是位于台湾彰化县彰化市彰山里的池府王爷庙,原为巴布萨族半线社庙宇。

沿革

《彰化县志》记载彰山宫原称“番社王爷宫”,是在乾隆卅五年(1770年)官方为了镇抚半线社而建[1]。庙身曾在一场暴风雨摧毁,当地原住民募款修复,后来却被汉人继承,成了原汉合祀的宫庙,旁祀南鲲鯓代天府分灵的李、吴、朱、范四府千岁[2][3]

芦沟桥事变前,彰化市役所已感财政日渐困难,市议员为经与日本警察当局谋议后,即借口包括此庙的彰化市寺庙财产原本都是地方人士及信徒捐献,却被庙祝或少数人员占为己有或中饱私囊,且滋生纠纷,造成社会不安,应收归公家管理,并拨出经费充作地方教育、公益事业财源。市议会设立彰化市寺庙整理委员会,由日籍市长担任主任委员,正式接管。战后初期,省辖彰化市政府依据省府指示办法,改组寺庙管理单位为寺庙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仍以市长担任主任委员。1948年1月,内政部通知宪政时期应废止寺庙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办法,市政府遂引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监督寺庙条例》规定,以彰化市代管的十五座寺庙及七个神明会已无信徒组织,应视同荒废寺庙,改设彰化市寺庙管理委员会,报经省府核定继续管理。[4]

由于彰山宫被市公所代管,信徒因此不能组织管理委员会,改为成立名为“彰山宫文化慈善事业协会”的组织。其协会理事长李龙洲回忆,1963年内政部曾函示,彰山宫原信徒要求发还时,政府查证当时确非荒废寺庙,应依一般规定办理,可是他们几乎每年申请,每次都失败。[1]

2000年,庙身重建[1]

市长邱建富上任后,兑现其政见,2011年3月28日市府同意把彰山宫庙产返还给彰山宫文化慈善事业协会,相关公文呈报彰化县政府审核、内政部核备,成了彰化市第一座还庙于民的申请案[1]。脱离市公所代管后,信徒成立管理委员会,开始以收入对所在彰山里发放老人重阳敬老金[5]

Remove ads

祭祀

彰邑彰山宫每十二年前往南鲲鯓代天府谒祖进香绕境,来回路线依序为蚵寮保安宫、南鲲鯓代天府、笨港口港口宫水碓赐福宫,然后于彰化市大埔接驾与彰化市区绕境[3]

彰化南瑶宫笨港进香回程后,如果进香年是“三妈年”,则由彰山宫负责接头香,否则是彰化大南门开彰祖庙、或五福户开基祖庙轮流[6]。为由彰山宫主祀的池府千岁接头香[2]

水碓赐福宫每十二年会举行回彰邑彰山宫谒祖进香[7]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