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异梦迷城
2023年电子游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异梦迷城》是由Arrowiz开发,Prime Matter发行的一款角色扮演游戏,于2023年3月10日在Steam、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5、任天堂Switch、Xbox Series X/S及Xbox One平台发售。
游戏内容
《异梦迷城》是一款3D冒险角色扮演游戏,游戏采用双主角系统,玩家在游戏中操控私家侦探“君”和驱魔师锺馗[1]。故事发生虚构未来城市“新都”,私家侦探“君”接到一个委托调差城内出现的神秘货物“嗟来食”,期间被不明力量传送到异世界“巢穴”,遇到怪物“祸潮”。在怪物袭来之时,驱魔师锺馗就下了“君”。为了报恩,“君”决定帮助失忆的锺馗找回过去的记忆[2],“君”负责在城市内收集情报,而锺馗则负责在“巢穴”战斗[3]。游戏有两套战斗系统,“君”利用锺馗的力量,在收集情报时可以进入他人精神世界说服对方,说服方式为卡牌游戏,随着加入的队友增加会获得不同的卡牌;锺馗在“巢穴”中的探索采用回合制战斗[3],探索队伍全员使用一个生命值,发动技能不使用魔法值,而是用冷却时间限制发动次数[4]。
开发
《异梦迷城》是Arrowiz第三部作品,Zane担任游戏制作人,游戏在立项之初,就打算全球发行,同时推出七国语言和三种配音,并登陆电脑及三大家用主机平台[5]。制作团队最早用了六个月时间完成一个只有战斗部分的游戏演示,2020年初Arrowiz将游戏演示提交腾讯WeGame扶持开发者的“翼计划”,引起了对方关注[6],2020年底双方达成了合作,腾讯于2021年投资了该项目,Arrowiz后来又找了Koach Media(今Plaion)合作游戏发行。为了完成项目,制作团队从八人扩大到四十人,项目共耗资数千万人民币[5]。
游戏的整体风格源于一种受表现主义影响的电影风格黑色霓虹,游戏场景设计参考了二十世纪初的上海街景,建筑物细节则参考了同时期美国曼哈顿的装饰艺术。游戏剧本方面,制作组用了大半年时间打磨创作主线,同时邀请了曾在漫威影业任职的叙事顾问审核剧本,确保剧本中使用的中国元素能被非华人所理解。玩法方面,主线的迷宫内容迭代了三次,每次耗费三个月,辅助性卡牌玩法则用了九个月设计及开发[5]。
Remove ads
发行
2022年7月,Arrowiz首次公开《异梦迷城》,预告游戏在2023年在Steam及家用主机平台发布[1]。Plaion旗下发行品牌Prime Matter在Steam新品节发布《异梦迷城》的试玩版[7]。2023年3月10日,游戏正式登陆Steam、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5、任天堂Switch、Xbox Series X/S及Xbox One平台,Prime Matter负责游戏全球的发行工作[8]。同年8月4日,游戏推出首部追加下载内容“电子迷雾”[9]。
评价
评价
根据在Metacritic的汇总评分,媒体对游戏的评价褒贬不一[10]。《Fami通》、游侠网、游民星空、RPGFan等媒体都称赞游戏独特的美术风格,其他内容的评价则较为负面[16][2][17][13][4][3][18][15]。游民星空评论员细拉直言游戏“除了独特的超自然风格与美术设计之外,你在《异梦迷城》中几乎找不到什么亮点”[4]。作为中国大陆少见的多平台同步发售主机游戏,开发商Arrowiz获得中国大陆游戏媒体游侠网、indienova、3DM和A9VG的肯定[2][17][3][13],3DM评论员和田表示尽管游戏多个地方反应出开发商的“经验不足”,但也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是“一次好的开头”[3]。
不少评论员认为游戏风格类似女神异闻录系列[2][17][4][3][15],泊君Parkman在indienova摘文表示两者除了类似的卡通渲染风格,“内容推进方式和部分世界观设定”也有相似之处[17]。游戏玩法方面,《Fami通》、游民星空和A9VG均称该作是“大杂烩”[16][4][13],A9VG评论员Setsuka_Duki认为“玩法种类虽然多却并不足够精致”,每个玩法只有一个框架,缺乏细节打磨[13]。回合制战斗部分,《游戏机实用技术》称赞游戏全队成员使用一个生命值的设计,减少了培养角色难度[18]。RPGFan、PlayStation Universe和A9VG也表示这种设计在传统回合制战斗中增加了新的策略玩法[13][15][14],细拉则批评这种设计降低了容错率[4]。迷宫探索方面,indienova、A9VG、游民星空和3DM均反应体验不佳[17][4][3][13]。卡牌游戏方面,PlayStation Universe评论员直言这是游戏中体验最差的内容[14]。细拉表示游戏中只有特定剧情才有卡牌对战,但是玩家无法得知对方卡牌组合。同时游戏进程中能获得大量新卡牌,玩家往往因为不熟悉卡牌组合而输掉卡牌对战。加上游戏有输三次后可以跳过卡牌对战情节的选项,这也大大削减了玩家对卡牌游戏的兴趣[4]。
游戏世界观设计方面,游侠网和《Fami通》评论员都反应游戏内术语过多,难以理解[2][12]。泊君Parkman认为开发组无法很好地在游戏中展示“庞大复杂”的世界观,大量术语难以让玩家代入到游戏中,游戏的演出和叙事节奏“质量参差且显得有些混乱”,消磨了他想了解游戏的耐心[17]。游戏剧情方面,RPGFan评论员奥德拉·鲍琳(Audra Bowling)称游戏剧情高开低走,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但是后继无力[15]。
游戏界面设计方面,《Fami通》、indienova和3DM均批评体验交互体验不便利,切换不同页面时,按键功能变更,缺乏连贯性,影响游戏体验[12][17][3]。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