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痛苦圣母加俾额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痛苦圣母加俾额尔
Remove ads

痛苦圣母加俾额尔意大利语Gabriele dell'Addolorata,原名弗朗切斯科·波森蒂,意大利语Francesco Possenti,1838年3月1日—1862年2月27日)是一位意大利苦难会英语Passionists修士神学生,出生在圣方济各的家乡——意大利中部翁布里亚大区的阿西西。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原本怀抱俗世职涯的志向,后来放弃世俗前途而加入苦难会。他在修道院的生活并不特别显赫,然而他完美地遵守会规,并以对七苦圣母的深切虔敬而闻名。他在23岁时因肺结核死于在泰拉莫省伊索拉-德尔格兰萨索

事实速览 痛苦圣母加俾额尔 Gabriele dell'Addolorata, 精修圣人 ...

1920年被教宗本笃十五世封为圣人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生活

弗朗切斯科·波森蒂(Francesco Possenti)于1838年3月1日出生于意大利亚西西,是父亲桑特(Sante)与母亲艾涅瑟(Agnes)十三名子女中的第十一个。当时波森蒂一家居住在亚西西镇,桑特在当地政府任职。弗朗切斯科出生当天即在施洗堂中受洗,而这个洗礼池正是圣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当年受洗的地方[1]。弗朗切斯科出生不久后,桑特被调任至蒙塔尔塔(Montalta),接着又被派往斯波莱托(Spoleto),并于1841年被任命为司法顾问。在斯波莱托期间,波森蒂一家接连遭逢丧亲之痛:1841年12月幼女罗莎(Rosa)去世;1842年1月七岁的阿黛勒(Adele)去世;同年母亲艾涅瑟也过世[2]

作为孩童与青年,弗朗切斯科深受同侪喜爱,并以其慈爱与虔诚闻名。他亦十分注重仪容,常为了赴宴而花费数小时打扮自己。他个性中也有易怒的一面,偶尔会有激烈情绪爆发。他热衷于斯波莱托的社交活动,甚至赢得了“舞者”的绰号[3]。弗朗切斯科深受女性欢迎,曾有数段恋情,在他离家投身苦难会的当晚,仍有人期望他会与当地女孩玛丽亚·帕纳凯蒂(Maria Panachetti)订婚。这位女子深爱着他,与他有过多次约会(她后来出席了加俾额尔的真福品与圣品册封典礼)。他先是由基督学校会英语Congregation of Christian Brothers(Christian Brothers)教育,后进入耶稣会在斯波莱托开办的学院就读,并表现优异,特别擅长拉丁文。1851年,弗朗切斯科病重,曾许愿若痊愈便献身修道。然而痊愈后,他很快便忘了这个承诺。同样情况也发生在一次狩猎中他险些被流弹击中的事件后[4]。他的哥哥保禄于1848年去世,哥哥洛伦佐则在1853年自尽。1853年,弗朗切斯科再度重病,此次为喉咙脓肿。他将康复归功于刚真福圣安德肋·博博拉英语Andrew Bobola(Andrew Bobola),并再次许愿若康复便入修会。这一次他开始付诸行动,申请加入耶稣会,但不知何故未能完成入会。此后悲剧再临,姐姐玛丽亚·路易莎(Mary Louisa)染上霍乱过世——她是母亲去世后一直照顾弗朗切斯科的人。

Remove ads

圣召

在夺去波森蒂姐姐性命的霍乱疫情结束后,斯波莱托的神职人员与市政当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游行,恭迎圣母的古老圣像于斯波莱托主教座堂内巡行。波森蒂参与了这场游行,当圣像从他面前经过时,他感受到一个内在的声音在质问他:“你为什么还留在这世上?”这一刻成为推动他宗教圣召道路的关键转捩点[5]

游行结束后,他向一位司铎寻求指引,并决定加入苦难会。由于斯波莱托附近并无该会修院,因此波森蒂的选择很可能是出于他对耶稣受难的个人虔敬[6]。然而,他的父亲拒绝允许他前往苦修会,甚至动员多位亲戚劝阻波森蒂改变主意。但这些努力都未能奏效,波森蒂坚定不移的意志最终使父亲相信,他的决定是出自诚心,而非一时冲动。

Thumb
痛苦圣母加俾额尔

苦难会修士

在他的兄长——道明会修士路易斯(Aloysius)的陪同下,波森蒂启程前往位于莫罗瓦莱的苦难会初学院。在途中,他们探访了数位受父亲桑特委托、试图劝他返回斯波莱托的亲戚,但都无法动摇他的决心。他于1856年9月19日抵达初学院。

两天后,他领受了苦难会的会衣,并取名为“痛苦圣母的嘉俾额尔”。翌年,波森蒂发了初愿。在此期间直至他去世,他的灵修生活一直由他的神师——“圣母玛利亚的诺贝尔”神父指导。

1858年6月,波森蒂与其他学生被迁往皮耶特韦托里纳继续修课。但由于当地局势不稳,他们只停留了一年,1859年7月,一行人迁至位于泰拉莫省格兰萨索岛修院[7]

波森蒂在学业上表现优异,而他在灵修上的进步更是远超学术成就。同时,他开始出现肺结核的初期症状。这个消息并未让他感到忧惧,反而使他充满喜乐——因他曾祈求得到一场缓慢的死亡,好使他能充分作灵性准备。在病中,他依然乐观坚强,持守一切日常灵修实践。他成了同学们的楷模与鼓舞,使许多人愿意在他临终时守在身旁。波森蒂展现了一位模范修士的风范,完全遵守苦修会会规,并对圣母玛利亚怀有深切的敬爱。

临终前,他命人将自己的灵修笔记焚毁,唯恐这些著作会使他陷于骄傲之中。现今仅存的是他的书信与《灵修决志》[8],后者详细记载了他在短暂修会生活中所达到的灵性进展[9]

波森蒂尚未及领受铎品,便于1862年2月27日凌晨,在格兰萨索岛的修院内安然去世,当时社区成员皆在旁守候。他怀抱着一幅七苦圣母像,面带微笑地离世。当时在场的人描述,他临终时坐起,面容焕发光彩,似乎正伸手迎接一位他人所见不到的访客。神师诺贝尔神父认为,在那一刻,波森蒂亲见了圣母玛利亚。

Thumb
痛苦圣母加俾额尔的灵位,位于大萨索山山脚
Remove ads

列品

波森蒂于逝世当日即下葬。他在初学院的同伴“耶稣的贝尔纳多·玛利亚英语Bernard Mary of Jesus”感慨地说:

“我热泪盈眶,深感羞愧,因我离他在短时间内所达到的德行竟是那样遥远。”[10]}}

随后,神师诺贝尔立即撰写了他的传记。波森蒂去世四年后的1866年,苦难会被迫撤离|格兰萨索岛修院,波森蒂的墓地所在的教堂也因此荒废了三十年。然而,自他逝世以来,波森蒂的圣德之名已在当地与修会中广为流传[11]。1891年,苦难会决定正式展开为波森蒂封圣的程序。一年后,教会委员会前往其墓地进行遗骸检查。当委员会抵达格兰萨索岛时,当地民众包围了教堂,坚决反对将波森蒂的遗体移走,表达他们对这位圣青年的深切敬意与留恋[12]。两年后,苦难会重新返回格兰萨索岛,于泰拉莫省邻近地区继续其修会生活。

波森蒂列品真福所提交的两项奇迹是:玛丽亚·马扎雷拉(Maria Mazzarella)罹患肺结核骨膜炎的不明原因痊愈,以及多明尼克·提贝尔(Dominic Tiber)无法手术治愈的疝气突然痊愈[13]。波森蒂于1908年5月31日,由教宗庇护十世列品真福。出席典礼者包括他的兄长米凯尔(Michael)、同伴西尔维斯特(Sylvester),以及灵修导师诺贝尔神父(Norbert)。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封圣程序延宕,但最终于1920年5月13日,教宗本笃十五世正式将他列入圣品[14]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