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羊坦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羊坦克(又译公羊坦克,英文:Tank Cruiser, Ram)是二战时期加拿大以美国M3李坦克改进而成的巡航坦克。
Remove ads
开发与设计
二战初期,英国对加拿大的装甲车辆供应严重不足,加拿大决定自行生产坦克作本土防卫及前线作战用途,加拿大蒙特利尔火车公司(Montreal Locomotive Works)成立了加拿大坦克兵工厂(Canadian Tank Arsenal),以美国M3中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修改了一些原有缺点,再配一个旋转式炮塔,虽然美军的75毫米炮效果优良,但当时英联邦普遍采用QF 2磅炮,因此决定使用大型炮塔以节省日后升级所需的时间。
1941年6月,加拿大坦克兵工厂成功开发了样车,至11月开始进行量产,配QF 2磅炮的早期版本定名为白羊Mk I。到1942年2月的改进型白羊Mk II改为配QF 6磅炮并一直生产至1943年7月停产,因为当时英联邦决定全力生产谢尔曼坦克。
作战历史

白羊坦克并没有如预期般在战场服役,英军通常把它作训练用途,反而以白羊坦克在战场改装的前沿观察车版本及白羊袋鼠装甲运兵车却经常出现于欧战前线,第1加拿大装甲运输团(1st Canadian Armoured Carrier Regiment)就大量采用直至战争完结[2]。
荷兰皇家陆军在1945年得到加拿大政府的许可,取得未改装的白羊坦克作本土防卫用途,装备他们的第1及第2坦克营(1e/2e Bataljon Vechtwagens),但由于欠缺妥善维护,作战能力相当低落,至1947年,英国把44辆白羊坦克送交荷兰,包括4辆前沿观察车型及4辆装有75毫米炮的版本,当时荷兰共计有73辆,但到1950年就只剩15辆能够服役,其中部分的车体以两尺混凝土覆盖,只外露炮塔作为固定碉堡来防卫艾瑟尔防线(IJssellinie)。
Remove ads
型号


- 白羊坦克Mk I(Tank Cruiser, Ram Mk I)
- 主炮为一门QF 2磅炮(40毫米口径),备弹171发,配一门同轴机枪及车头有一个小型机枪塔,车体两侧各有一个舱门。
- 白羊坦克Mk II(Tank Cruiser, Ram Mk II)
- 早期型:以白羊Mk I改用QF 6磅炮Mk III(57毫米口径,43倍径),备弹92发
- 后期型:改用QF 6磅炮Mk V(50倍径),除消车体两侧舱门,车头的小型机枪塔改为一门球型机枪座。
- 獾式喷火坦克
- 主炮位置改用黄蜂II火焰喷射器
- 白羊袋鼠装甲运兵车
- 改装版本,拆除了炮塔,改为开顶式装甲运兵车,连2个车组成员共载12人,车内添加长凳,保留车头的小型机枪塔或球型机枪座,或改用火焰喷射器,车组成员通常会自行加装武器,有时甚至加装20毫米炮[2]。
- 白羊前沿观察车/指挥车
- 专为前沿观察观察官(Forward Observation Officers,FOO)而设,以白羊Mk II改作火炮观察及指挥的专用车辆,以假炮管取代原本QF 6磅炮,保留车头的机枪,通常用于配搭萨克斯顿自走炮,车安装两具No.19无线电组[3]。
- 萨克斯顿自走炮(Sexton)
- 以白羊车体改为安装QF 25磅炮(87.6毫米口径)配开顶式固定炮塔,生产数量超过2,000辆[4]
- 沙袋鼠弹药运输车(Wallaby)
- 同样以白羊车体改装,为萨克斯顿自走炮提供弹药的弹药运输车。
- 白羊装甲回收车Mk I(Ram ARV Mk I)
- 以白羊Mk I车体改装而成,装有一个绞盘。
- 白羊装甲回收车Mk II(Ram ARV Mk II)
- 以白羊Mk II车体改装而成,加装推土铲,改用假炮塔。
- 白羊火炮牵引车
- 用于拖送QF 17磅炮的装甲火炮牵引车。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