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衣观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衣觀音
Remove ads

白处观自在菩萨梵语पाण्डरवासिनी罗马化:Pāṇḍaravāsinī悉昙体𑖢𑖯𑖜𑖿𑖚𑖨𑖪𑖯𑖭𑖰𑖡𑖱;音译半拏罗婆悉儞),又名白衣观音白衣观自在白衣大士观音母观自在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女性形象,属于三十三观音之一。汉传佛教所广泛信仰的观世音菩萨实为白衣观音。

事实速览 白衣观音, 汉名 ...

她是观音母、莲华部母[1][2][3]与莲华部主[4]。 在藏传佛教则称她为白衣佛母[5],为五方佛母之一。代表自性清净法性与胜义菩提心而密号为‘离垢金刚’。

在宋朝由施护所翻译的《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中,相当于《无上瑜伽秘密集会怛特罗》中白衣观音又名为‘Ragarati’(爱染适悦女)代表“爱染清净”[6]

Remove ads

关于名称

汉传经典译名

白衣观音于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译名:

  • 白衣观自在不空译《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之译名。
  • 白衣观世音菩萨菩提流志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不空译《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轨》之译名。
  • 观音母善无畏译《苏悉地羯罗经》之译名。
  • 白处尊:善无畏讲述而由一行笔记的《大日经疏》之译名。
  • 白衣菩萨施护译《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与《一切秘密最上名义大教王仪轨》之译名。

梵名意义

白衣观音的梵名为पाण्डरवासिनीPāṇḍaravāsinī),其中Pāṇḍara意为纯白、乳白、白皙、洁白;Vāsin意为“居住于……之女”、“着……衣之女子”。因此白衣观音于汉译密教经典中也有“白处女”、“白衣女”的直译。

关于白衣观音的名字意义:

  • 唐密大日宗:在密教大日宗的《大日经疏》解释白衣观音常在白莲花之中而名为“白处”,亦名为“最白净处”而出生“普眼”,因此白衣观音即为产出莲华部诸尊的莲花部母。同样在《大日经疏》也进一步解释了“白”为‘法界之体明白无染、法体离一切过错,然而一切有情,皆同于妙法界者’,所以‘白’亦是“大慈悲”的意思,灭除一切灾厄,救苦救难,令众生同入清净无垢莲华胎藏,即所谓‘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 唐密金刚顶瑜伽宗:密教金刚顶瑜伽宗则将“白”解释为“菩提心”具‘胜义、行愿、三摩地’三门分别之菩提心。
    • ‘行愿菩提心’即白衣观音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界无余,普眼遍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以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利益众生安住无上菩提,又于大悲门中以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救济众生,随众生愿而给付之,乃至自己身命而不悋惜,令其安存,使令悦乐。
    • ‘胜义菩提心’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导入万行以入妙智海,白衣观音活于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之中,不住生死亦不入涅槃,度一切苦厄。
    • ‘三摩地菩提心’即是观自在奥秘瑜伽得“自性净法性”。所谓三摩地是一种力量强大的精神境界中,能自在控制心灵活动因此离于烦恼缠缚出生智慧,能达自性清净法性如来 ,悟一切如来法身,证法界体性智。

形象

Thumb
明代仇珠所绘《白衣大士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莲华部族母白衣观音

善无畏所翻译的《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与由善无畏讲述、一行所记的《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皆将莲华部母白衣观音之形象为发冠覆白色纯帛,全身袭纯素衣,左手持莲花[7]

不空所译的《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则记载莲华部族母白衣观音的形象为头上至身披有布帛,并以莲花的藤蔓装饰身体、右手持真多摩尼宝能心愿随求实现,左手施与愿印[8]。在不空所翻译的其他佛经中亦可见到白衣观音不同的持物,例如《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中,白衣观音左手持棒或持羂索,右手执于般若梵夹[9]。白衣观音持般若梵夹表为‘莲华部母白衣明”能够息灾,具有灭罪息灾、灭苦息灾、除难息灾、障碍息灾而世、出世悉地成就,因此要修观音法门必定要修白衣观音真言。

不空与善无畏的译文,对于莲华部母白衣观音形象皆为全身披帛,对于持物则有不同。

日本佛教台密承澄所编撰《阿婆缚抄》也记载“右手持般若梵箧,左手持羂索”又说她非常柔软、慈悲,有求必应。不空译《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大约在天宝十二年(753年),不空译经的时代大约在705年至744年之间,因此大约可以推测白衣观音在中国的信仰最晚在六、七世纪已萌芽,这与密教在中国流行的时间相当。后世看到许多发冠披白帛、全身袭白衣、结跏趺坐的白衣观音女性菩萨形像皆源自莲华部母白衣观音。

Remove ads

六臂三面白衣观音

在宋代密教经典《佛说瑜伽大教王经》中她的形象为六臂三面,面各三目一切装严。右第一手作无畏印,第二手持金刚杵,第三手持,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数珠,第三手持,结跏趺坐观想。并说白衣观音菩萨,降甘露雨及雨珍宝,能作最上增益之法。此六臂三面白衣观音之形象传入西藏后,成为了藏密萨迦派所信仰的本尊‘六臂度母’[10]

女身菩萨

密教显教主张的女身转男身成佛不同,密教主张女性也能以女身成佛[11],而为女身如来。依《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主张父母所生肉身,能够即身成佛[12],这是密教承认女身如来的缘由[13]。不像歧视女身[14]的显教认为女性不能以女身成就无上正等正觉[15]

密教信仰

日本真言宗主张‘所有的观音菩萨皆由莲华部母白衣观音所随机应化、出生,她是一切观音之本尊’。日本真言宗僧觉禅所著《觉禅抄》记载:“白衣观音其形慈悲柔软,如是天女着白色青罗衣,头发上覆白帛,或有顶戴阿弥陀尊,左手持念珠,右手持印文,足下踏白莲。又举有左手持印钥,右手持杨柳枝,或立于二莲花上,右手执念珠,左手作莲花指印。”

《白宝口抄》解释“白衣观音为大息灾之主,所以手持杨柳,拂去一切不祥和灾难。”以白衣观音为本尊祈请息灾增福寿之密法,白衣观音法或白处尊法。

华人地区所传白衣大士神咒所云“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可谓是唐密白衣观音作为息灾本尊之余绪。

由于白衣观音她是莲华部母,所以弘法大师描述白衣观音形象柔和表大慈大悲。现在所见到的骑龙、鲤鱼、杨柳等观音形象,全都是白衣观音演变而来。

西藏密教无上瑜伽续称白衣观音为白衣佛母作为“女性身的佛陀”,她是无量寿如来的‘铄乞底[16]

白衣佛母代表五大中的火大表示为大爱染慈悲,她也代表净化五蕴中的“想蕴”成为“妙观察智”,由她的心中发出妙观察智光引导众生开悟。

Remove ads

注脚

来源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