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雪号驱逐舰 (吹雪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雪”号驱逐舰(しらゆき)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第36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的二号舰。于横滨船渠动工,在1928年至1943年间服役。其命名继承自神风级驱逐舰的同名舰,是第二艘被命名为“白雪”的战舰。其名字现由初雪级驱逐舰的二号舰(现改为练习舰)继承,目前该舰仍在服役。
Remove ads
简介
吹雪级驱逐舰是日本海军在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 》后,透过强化不受条约限制的轻巡洋舰以下补助舰艇,以弥补和英美海军之间的差距而设计及建造的新型军舰。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参照“夕张”号轻巡洋舰,大幅轻量化后完成设计。当中封闭式舰桥、炮塔式主炮等都成为后来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基本设计。
“吹雪级”由于建造期间长,不同阶段的设计都有所变更,其中“白雪”号驱逐舰属“吹雪级”的“特I级”,是先行设计及建造的十艘战舰之一。
特点
“特I级”吹雪级驱逐舰备有高干舷、长首楼船型及飞剪式舰首,并采用封闭式舰桥。相较过去的驱逐舰,“吹雪级”拥有较大的居住区,大幅改善船员的起居生活。此外,“吹雪级”为日本海军首次在舰上安装50倍口径三年式双联装炮的驱逐舰。但由于大幅轻量化,“吹雪级”舰体强度不足,重心较高影响了其稳定性,在经历第四舰队事件后才作出改造。
建造经纬
于1927年3月19日在横滨船渠动工,被命名为“第36号驱逐舰”,后来于1928年8月1日,改名为“白雪”号,级别属于一等驱逐舰。
于1928年12月18日正式完工,加入第2舰队第2水雷战队第11驱逐队正式服役。
舰历
于1930年12月1日至1931年12月1日转为予备役,返回母港进行整修及改造。
于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参与攻占上海市、杭州湾战争,其后又参与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 (日语:仏印進駐/ふついんしんちゅう?)战役、太平洋战争、南方侵略作战、中途岛海战及所罗门群岛作战等多场战役。 于1941年12月,加入第1舰队第11驱逐队。
于1942年1月参与兴楼海战,协助击沉珊奈特号驱逐舰。
于1942年3月,参与巽他海峡作战,协助击沉两艘盟军巡洋舰,“白雪”号在作战中被击中舰桥,造成1名船员死亡及11名船员受伤[参1]。
于1942年11月14日,“白雪”号参与了“第二次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成功击沉两艘美军驱逐舰、另重创两艘美军驱逐舰[参2]。
于1943年2月,作为舰队旗舰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于2月25日加入第8舰队。
于1943年3月3日,“白雪”号奉命为前往莱城第51师团护航。在木村昌福少将指挥下,“白雪”号作为舰队旗舰,率领7艘驱逐舰及8艘运输舰出发前往莱城。舰队在俾斯麦海海战中被盟军轰炸机攻击,日军舰队接近全灭,旗舰“白雪”号沉没,幸存者包括司令官木村及舰长平山敏夫少佐被“敷波” 号救起。于1943年4月1日除籍。
Remove ads
主要技术数据及武器装备
※空白为不明。
Remove ads
历代舰长
- 佐野哲中佐:1928年8月10日 -
- 佐野哲中佐:1928年12月18日 -
- 铃木田幸造中佐:1929年11月30日 -
- 柴田力中佐:1930年12月1日 - 1931年12月1日第二予备舰
- 中原达平中佐:1932年3月15日 -
- 金桝义夫中佐:1932年12月1日 -
- 杉本道雄中佐:1934年11月15日 -兼任“初雪”号舰长(1935年1月15日 - 4月1日)
- 龟山峯五郎少佐:1935年10月21日 -
- 牟田口格郎中佐:1936年7月1日 -
- 小川莚喜少佐:1937年2月1日 -
- 广瀬贞年中佐:1937年12月1日 -
- 一门善记少佐:1938年6月25日 -
- 折田常雄少佐:1938年10月5日 -
- 户村清少佐:1939年10月15日 -
- 菅原六郎少佐:1940年11月15日 -
- 平山敏夫少佐:1942年11月18日 -
同型舰
- 吹雪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一号舰
- 初雪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三号舰
- 深雪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四号舰
- 丛云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五号舰
- 东云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六号舰
- 薄云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七号舰
- 白云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八号舰
- 矶波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九号舰
- 浦波号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十号舰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