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百人会

美国华裔精英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百人会(英语:Committee of 100)是美国的一个华裔精英非盈利组织,其成员包括来自商界、政界、学术界及文化界的人。组织于1990年由贝聿铭创立[1],现任会长是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哈斯汀法学院的教授吴华扬[2]

事实速览 成立时间, 类型 ...
Remove ads

创立背景

1990年百人会成立于纽约,常设机构亦设于纽约,发起人有建筑师贝聿铭、企业家杨雪兰和音乐家马友友等。台面上百人会的宗旨是“在促进中美之间的相互了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交流”[3],以及为在美国生活的华裔提供一个可改善他们生活的平台。不同于美国其他的华人组织,百人会的入会资格十分严格,必须由会员推荐,并经其他所有会员审核过关后才予以接纳。

百人会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组织之一,其成员均受到美国总统重视,其中包括数名华裔高官等在美国社会中有影响力与相当知名度的华人、两岸三地政要名人。

百人会每年的年会,都会邀请美国政、商界的重要人士参加;例如2003年的年会就邀请到了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和前《纽约时报总编辑等人发表演说,阐述中美关系发展。此外,百人会与中国大陆的互动十分频繁,曾多次组团访问中国大陆,并曾与包括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朱镕基等在内的最高层领导人于中南海[1]会晤;而每年的年会也都邀请中国大陆驻美大使参加。百人会与台湾方面、特别是泛蓝阵营的接触也很密切,包括连战宋楚瑜等政要都曾接见过百人会访台代表团。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台海两岸历史性的新加坡辜汪会谈,就是由汪道涵委请百人会成员向李登辉等人转达意愿后促成的。

百人会(C100)的成立时机和幕后推手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在20世纪末中美关系的脉络中。百人会成立于1990年,恰逢1989年6月天安门广场屠杀事件发生数月后,这场屠杀使中美关系陷入了深刻的危机。

百人会的成立时机并非偶然。中国政府渴望与美国重新接触,但需要一个非政府的、具有文化共鸣的管道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美国正努力平衡对中国侵犯人权行为的谴责与在华长期战略利益。百人会作为一座软实力桥梁应运而生,为在政治氛围不那么浓厚、更加温和的环境下重启对话提供了途径。

该委员会的成立受到了前美国国务卿、尼克森对华开放政策的缔造者亨利·基辛格的鼓励。基辛格敦促着名建筑师贝聿铭召集一群有影响力的美籍华人,让他们能够与华盛顿和北京进行可信的对话。这是基辛格的经典之举:利用菁英外交和个人网络来塑造地缘政治格局。他的参与立即提升了该委员会的可信度,并使其与在不发生直接国与国冲突的情况下重建信任的更广泛策略相一致。

Remove ads

成员背景

鉴于历史原因,百人会成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 父母来自中国大陆, 于国共内战时期移民香港或台湾。成员大多在大陆或者港台出生, 而成长于港台和美国。移民香港者中大多来自广东与江浙地区, 而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者通常来自于国民党曾较为有效控制的地区,以江浙皖赣鄂湘的移民为主。于台湾成长的代表人物如:台积电教父张忠谋Yahoo创始人杨致远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
  • 父母来自中国大陆, 于国共内战时期直接移民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大多来自江浙地区。 代表人物有:百人会创办者贝聿铭,好莱坞制片人徐侠昌, 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
  • 祖先为清末民初移民海外的华侨,以广东福建后裔为主,成长于美国或者东南亚。
  • 出生并成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中国大陆,后移民美国。

在曾经以及现任百人会名单中的247人,超过半数祖先来自近代中国最早通商的地区,如广东和江浙。有籍贯记录者179人中,江浙地区(含上海)65人,两广(含香港)42人,台闽地区19人。而以有记录出生地的189人,39人出生于美国,30人出生于台湾,25人出生于上海,15人出生于香港,12人出生于北京(含北平时期与京兆地方时期)。

Remove ads

会员

百人会著名成员包括建筑师贝聿铭、音乐家马友友、前柏克莱加州大学校长田长霖、美国首位华裔州长骆家辉、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陈李婉若、流行性疾病研究专家何大一雅虎网站创办人杨致远、著名CEO李开复、慈善家唐仲英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已故华人女作家张纯如等人。

历任会长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