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百载𬬻峰
由香港電台製作的香港歷史文化電視節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百载𬬻峰》(英语:Archaeology and Antiquities),是由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的半小时文化及历史研究节目。曾于1982年、1984年、2001年及2002年期间制作及播出,主要探讨香港历史发展及文化演变。由香港中文学者何文汇主持。[7][8][9]
Remove ads
节目简介及内容
四辑节目均由前丽的电视、佳艺电视及无线电视艺员,兼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荣誉教授何文汇主持。节目主要探讨香港历史发展及文化演变,内容涉猎慈善事业、民间信仰、教育发展、交通发展、经济及贸易、体育发展、历史文化研究,甚至澳门史研究。[7][8][9][10]
节目旁征博引,根据大量史籍、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及影片、口述历史及经主持人和摄制队亲自实地考察目标景点的过程,制作此文化及历史节目,详细介绍香港各方面的历史,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外交、战事等。据香港电台网站载,节目评价甚高,资料详尽,制作认真,节目甫推出即深受欢迎。[11]
节目题名“百载𬬻峰”,“𬬻峰”一词实质指香港山坳炉峰峡。炉峰峡位于香港岛的扯旗山和歌赋山之间,为山顶缆车山顶站(凌霄阁)和山顶广场的所在地,为太平山主要景点的集中地。节目以“𬬻峰”命名即以此香港地标作借代香港之用,介绍香港历史。
节目之主题曲乃由香港作曲家叶赐光于1979年创作之〈东龙岛怀想曲〉,此曲乃收录于叶氏所作《西贡组曲》的其中一首民谣作品,描述西贡东龙岛之风光以及西贡沿海景色。[1][2][3][4][5][6]
Remove ads
各集内容
- 9月19日:第一集〈香港史研究〉 百载𬬻峰 --- 香港史研究 (198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9月26日:第二集〈早期居民:祠堂〉早期居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0月3日:第三集〈土地与早期经济活动:田野〉
- 10月10日:第四集〈中式古建筑:沙田曾大屋〉
- 10月17日:第五集〈航运与贸易〉
- 10月24日:第六集〈西方式建筑〉
- 10月31日:第七集〈交通发展〉
- 10月31日:第八集〈天主敎与基督敎传入〉
- 11月7日:第九集〈敎育发展〉
- 11月14日:第十集〈慈善事业〉
- 11月21日:第十一集〈民间信仰〉、民间信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1月28日:第十二集〈警察与治安〉、警察与治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2月5日:第十三集〈军队〉[12]/〈军备设施〉[14]
2001年[8]

- 7月28日:第一集〈楼下闩水喉〉(讲述香港供水历史)
- 8月4日:第二集〈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讲述香港海防设施及铁路系统历史)
- 8月11日:第三集〈花月留痕〉(介绍传统庆典上酬神祭品“花炮”以及早期多用以宣传商品的“月份牌画”)
- 8月18日:第四集〈邮长岁月〉(讲述香港邮政史)、邮长岁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8月25日:第五集〈幼人之幼〉(介绍香港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志愿机构)
- 9月1日:第六集〈看得见的历史〉(介绍早期香港民间摄影师及素描画家的作品)
- 9月8日:第七集〈龙门风雨〉(讲述香港足球运动发展史)、龙门风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9月15日:第八集〈依稀还认旧歌台〉(讲述香港粤曲曲艺发展史)
- 9月22日:第九集〈同气连枝〉(讲述香港人口史)
2002年[9]
播放资讯沿革
四辑节目均于亚洲电视本港台播出, 其中2001年第三辑由该年7月28日起订于逢星期六晚上七时三十分播映,并于香港电台网站提供视像直播及重温(2004年以前)[16]。
2002年第四辑则由该年10月5日订于逢星期六晚上八时正播映,以及八时三十分于有线电视新闻一台(现称财经资讯台)播出,并于香港电台网站提供视像直播及重温(2004年以前)[17]。
节目欣赏指数调查
根据香港电台刊物《传媒透视》资料所载,于2001年进行的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显示,《百载𬬻峰》比较同年港台节目欣赏指数排名第8[18]。
2002年,《百载𬬻峰》欣赏指数比较同年港台节目欣赏指数排名第18[19]。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